中新社上海十月二十日电题:残疾人乒乓运动凝聚两岸三地情
中新社记者许晓青
连日来,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热闹非凡,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四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乒乓球赛上,中国选手连连摘金夺银。记者注意到,两岸三地此番参赛的三个代表团,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之余,队员们亲如一家,残疾人运动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大家凝聚在一起。
作为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残疾人单项国际赛,东道主上海以完善的硬件设施和颇具亲和力的服务得到了香港队和中国台北队的好评。赛场上,一些志愿者可用粤语、闽南语与队员交谈,让运动员们感到十分亲切。
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行易是全部参赛选手中的00一号,因此颇受众人瞩目。年仅十五岁的他,参加轮椅乒乓运动的年龄已三年有余。他说,每年都要参加一些国际赛事,这次是他第二次来上海,觉得在这里比赛心里比较轻松,有回家的感觉。
谈话间,只见几位志愿者热情地询问高行易,是否需要帮助。高行易指了指自己的轮椅,原来他想给轮胎打气。为了防止队员劳顿奔波,志愿者飞奔到赛场外取来了打气筒,高行易很快又投入了比赛。
香港队员黄超华不仅在场上积极拼杀,闲暇时间他又成了辽宁小将马麟的“拉拉队”一员。只见他坐着轮椅灵活穿梭在各场地之间,有时还摆弄手中的摄像机,瞄准自己的“偶像”一个劲儿地拍。他说,残疾人运动其实不论年龄,也没有地域之分,只有敢打敢拼才会赢。
来自台北的陈小姐,被参赛的选手称为赛场上的“倩女级”裁判。她说自己在岛内从事残疾人服务事业已有四年多了,非常喜爱这份走南闯北、协助国际残疾人运动的工作。她十分专业地向记者一一列举了中国台北队中的名将。她还说,队员中有一些是初到上海,他们觉得主办方连轮椅运动员上洗手间的问题也考虑到位了,感觉挺舒服。
言谈之间,中国队与日本队进行的一场团体决赛开始了,中国台北的队员们将自己的轮椅整齐地列在赛场两边,不断用鼓掌、欢呼的方式,为祖国大陆的残疾人运动员加油、鼓劲。当中国队最终以三比零获胜时,不少来自台北的运动员也欢呼起来:“又赢了一张奥运入场券”。残疾人乒乓运动正在此间凝聚起浓浓的两岸三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