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5日电 用于中国首次载人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并首次采用了55项新技术。
据火箭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这三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
张智介绍说,安置在火箭最顶端的逃逸塔长约8米,形状酷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火箭的低空逃逸就是通过逃逸塔来实现的。低空逃逸是指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2分钟即火箭抛逃逸塔前,其中包括在发射台上的逃逸。
张智介绍说,上升段是飞船发生故障概率最高的时段之一。这个时段最危险的有三个区间:起飞至火箭离开发射塔架;起飞后约52秒左右的“跨音速”区,即气流脉动压力最大的区间;以及起飞后约68秒左右的“最大速度头”区,即空气动力最大的时刻。在这些危险区间,火箭一旦发生故障,以逃逸塔为动力的逃逸飞行器即拽着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这被称为“有塔逃逸”。
其他两种模式的工作原理同低空逃逸类似。张智说,火箭抛逃逸塔到整流罩分离前(起飞后约200秒)可实施高空逃逸即“无塔逃逸”,由4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2个高空分离发动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从而带飞船离开箭体;整流罩分离后到船箭分离前(起飞后约584秒)如果发生故障,可实施船箭应急分离。飞船成功逃逸后,将降落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约800公里的范围内。届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应急救生大队将迅速出动直升机进行搜救。
据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介绍,这枚火箭首次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船、箭、塔组合体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改变了过去水平总装、水平运输的模式;首次采用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技术,其中先进的光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弱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新华网,曹智、白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