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飞船发射基地目睹“神舟五号”转场 安全超国标

2003年10月14日 09:48


2003年10月8日酒泉发射中心,“神舟五号”飞船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10月10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几乎同时预报了中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间。消息是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发布的,他说:中国将于10月15日至17日之间选择合适的时机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将环绕地球运行14圈,然后在预定地点着陆。这位负责人还披露了“神舟”飞船预定运行轨道的详细参数。

  在中国的航天史上,提前公开发射准确时间的做法,这还是第一次。国内外媒体对此的评论是,它显示了中国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充分信心。当前,“神舟五号”的发射已成为国际上最受人关注的大事之一。

  “神舟五号”将在戈壁深处的绿洲上升空

  图—154飞机徐徐降落在鼎新机场。要不是邻座一位航天工程师相告,记者怎么也想不到,亚洲面积最大的机场竟然会建在这人烟稀少的西北戈壁滩上。这几天从北京飞来的航班都坐得满满的,这条平时比较“冷”的航线,航班从每周3班增加到每周7班,还是一票难求。

  出了鼎新机场,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要走75公里。一路上,扑入眼帘的只有茫茫的黄色:黄土、黄沙,连乱石和簇簇野草都是黄色的。眼睛很快就疲劳了,只有拿远处黛色的山脉和公路两旁灰色的水泥电线杆来调节单调的色彩。这条宽6.5米的公路叫“航天路”,是为卫星发射中心专门修的,路上车极少。有意思的是,公路的指示牌上标着的去处都是“几号”、“几号”,比如卫星发射中心的总部是“10号”。听车上的人聊天说,“神舟五号”引来了大批中外记者,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其实不在甘肃省的酒泉境内,而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南部、巴丹吉林沙漠的西边,离酒泉市还有250多公里。据香港的一位记者说,现在酒泉市里聚集了400多名中外记者,他们到了才知道,无论从批准进入程序上还是从路程上,自己离发射中心都还很远。

  “航天路”快到尽头的时候,景色一下子变了。毫无生机的戈壁突然被大片大片的植物覆盖了,秋霜染透层林,胡杨和许多不知名的植物的叶子如同被晚霞随意涂抹过一样,赤、橙、金黄,参差辉映,在从额济纳旗流来的黑河水的伴奏下,美得让人心醉。在戈壁和沙漠里,有水就有绿洲,带着一些神秘感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坐落在这片绿洲上。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东方航天城”的美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这里已经成为戈壁深处一个整洁的高科技小城。在小城最主要的一条街道两旁,一侧的路灯被做成了漂亮的火箭形,另一侧的灯箱则逐个介绍了中国“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再过几天,如果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小城的光荣史上将再添新的辉煌。

  亲眼目睹垂直转场

  记者到达发射中心的第二天,即10月11日,正巧赶上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和运载飞船的长征—2F火箭合体后的转场,这是载人飞船发射前箭船组合体的最后一次亮相。发射中心里能来这里的人都来了,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载人航天工程的管理是非常严的,没有卫星发射中心发的证件,任何人都进不了“东方航天城”的门。即使在航天城里,要进入航天工作场所也必须持特别证件。临近发射了,中心管得更严。据透露,从某天开始,发射中心将实行戒严,直到发射成功为止。

  转场那天,早上天空还灰蒙蒙的,到转场时竟睛朗得一碧如洗。从技术厂房到发射塔架,1500米的路上铺着两条间距很宽的铁轨,有着“神箭”美称的长征—2F火箭载着“神舟五号”“站”在发射平台上,58.34米的高大身躯从技术厂房移向发射塔架。在垂直转运现场,只见白色的箭体上印着五星红旗、蓝色的“中国航天”和金色的“神箭”字样。地面上,人们从各个角度和“神箭”、“神舟五号”组合体合影。当箭船组合体精确地定位在发射塔架上时,人群发出了喝彩声。

  安全指标超过国际标准

  越临近发射,人们越关心载人航天飞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长征—2F火箭总指挥黄春平对记者说:“载人航天,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火箭、飞船的安全,这意味着人的安全是否有保障;二是航天员的安全性,即使出现问题,也有种种措施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在国际上,载人航天的可靠性达到0.95,安全性达到0.99以上,载人航天就可以实施了,但我们通过多次地面试验和科学计算,“神箭”的可靠性指标是0.97,安全性指标是0.997,这就是说,在1000次发射里,航天员出现危险的次数不会超过3次。这说明,我们首次载人上天,在安全指标上是超过国际标准的。

  谈到火箭的可靠性,黄春平重点讲了3个概念:元器件的每小时失效率、系统的冗余设计、裕度试验。

  元器件的每小时失效率是元器件的可靠性指标。运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F火箭的元器件每小时失效率是10的负9次方到负10次方,大大高于普通元器件的10的负5或负6次方的水平,也就是说工作1个小时,10亿个甚至100亿个元器件中只有1个会失效。

  冗余的概念接近备份,但备份是1个坏了另1个或几个接着工作,冗余则是2个或者2个以上执行同一任务,除非同时出问题,否则系统就能可靠地工作。冗余设计是提高火箭可靠性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裕度试验,是指大大增加元器件、仪器、系统工作负载或环境强度的试验。比如系统的工作时间实际只要几分几秒,但试验必须达到540多个小时连续可靠的工作才行。只有这样的试验证实了可靠性过关的产品,载人航天飞行才能用。

  如何保障航天员安全

  火箭如何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呢?黄春平说,在火箭上专门为人的安全增添了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航天员逃逸系统。航天员在发射前2小时45分就要登上飞船,长征—2F火箭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张智向记者介绍说,这两个系统就在待发段、上升段起作用,保护航天员的安全。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根据火箭的多种参数自动判断故障,并传送逃逸信号和指令。地面待发时,故障处理系统发现问题会传到地面指挥台,如果来得及,地面指挥员会向航天员发出逃逸口令,航天员跑到滑道口跳入安全滑道进入地下室保证安全;如果来不及,指挥台按下逃逸按钮,逃逸发动机就会点火升空,把航天员和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带离危险区域。据了解,飞船、火箭、航天员、地面测控指挥联合测试已经进行过3次,航天员自己逃逸需要五六分钟,逃逸系统的反应时间是半秒钟。

  从火箭起飞到升空200—393秒这段时间,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对航天员的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障检测系统一旦自动判断出故障,在120秒之前,逃逸塔发挥作用,低空逃逸发动机点火逃逸;120秒之后到2000.393秒之前,故障检测系统发现问题,高空逃逸发动机将点火逃逸。如果在此之后再发现问题,“神舟五号”的应急返回程序就会启动,把航天员带回地球。返回时,高速冲击会使飞船遭到严重撞击,返回舱落地的速度不能超过3米/秒。在一般的返回式卫星上,中国过去使用的是12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而这次则采用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并作了多次空投实验,保证降落伞能正常打开。在离地面1.2米时,返回舱下部的反推发动机就会启动,如果它出现问题,航天员座位下的缓冲系统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能像弹簧一样起到缓冲作用,保证航天员的安全。(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作者:程刚)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神舟五号”飞船即将发射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