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港澳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香江漫话:诉说历史沧桑 香港让古物古迹“活着”

2003年10月13日 15:45

  中新社香港十月十二日电 题:香港让古物古迹“活着”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雷生春”这个名字,是许多香港人的回忆。这座一九三一年的建筑物,是由九龙汽车(一九三三年)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雷亮先生所建。四层高的“唐楼”,底层是他开设的跌打药店,名为“雷生春”,其上各层则作家人自住之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雷生春”人去楼空后,这里渐渐地荒芜了,长出了杂草,只有“雷生春”三个字仍历历在目,诉说着七十年的沧桑。

  这也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唐楼”了。现在,雷氏家族把它捐给了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在捐赠仪式上表示,这是一份厚礼。我们会十分珍惜这份厚礼,在尊重原有历史风格的前提下,我们会创新使用建筑物,为大宅重注新的生命,焕发新的姿采。

  像“雷生春”这样的古物古迹,香港还有很多。从一九七六年古物古迹办事处成立以来,已根据古物古迹条例宣布七十七幢建筑物为法定古迹,其中五十九幢是历史建筑物。香港要让这些古物古迹“活着”,赋予它们新生命,让香港人共同分享这一笔珍贵的遗产。

  记者去拜访古物古迹办事处,发现它的办公地点本身就是一幢古物。这真有趣。它有一百年了,早先是九龙英童学校,办事处执行秘书吴志华的办公室就是原来的校长办公室,室内还有壁炉。吴志华说,很多香港人都会选择这座古建筑作为拍结婚照片的背景,而他自己十二年前结婚时,也在这里拍过照片,那时候他在博物馆工作。

  一直和文物保护打交道,吴志华慨叹在香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香港地小,发展快,很多古建筑被拆。比如旧尖沙咀火车站,一九七九年拆掉了,现在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钟楼。想起这些,他很心痛。所幸的是,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已逐渐增加。位于中环半山的甘棠第,是一九一四年的建筑,五十年后业主卖给了教会。去年,教会打算将此拆掉改建,没想到遭到周围居民的反对。这件事让他深感欣慰。

  吴志华说,香港现有五百多幢建筑物被列为有等级的历史建筑物,对于文物保护来说,这些“一个都不能少”。除了修复外,还要把它们活化再利用。政府的努力是一方面,也尝试邀请私人机构和社区参与发展。

  事实上已有了成功的例子。像尖沙咀前水警总部,就是政府首次让私营机构参与把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保存,以及将之发展为文物旅游设施的计划。它将主要发展为文物酒店。而“雷生春”也将照此办理。目前初步的构想,是地下用作商铺,如中草药店,第一层是展厅,介绍“雷生春”和雷氏家族的历史。其它楼层,可以是中式茶寮、礼品店和书店;顶层则可作为草药植物的花园。

  下一个目标是“虎豹别墅”。吴志华说,在香港,文物保护需要做的事很多,如果不爱这一行,是很难做的。很辛苦,但也有很享受的地方。那就是,看到哪一幢古物通过他们的努力得以保存下来的时候。

 
编辑:秦欣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