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月九日电 题:在大埔找寻香港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香港有很多地方,是需要用心发现和慢慢品味的。高楼大厦、璀璨灯火固然是它的特色,然而找一个日子,到远处去走一走,看一看那些青山绿水,甚至还带着历史痕迹的地方,寻觅香港古老的故事,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位于新界东北部的大埔,就是这样一个所在。
随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工作人员前往大埔海滨公园,参加“地区绿化香港大使计划”成立暨“杰出绿化义工奖”颁奖典礼。活动间隙,在公园一游。公园临海而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座香港回归纪念塔,这是纪念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而兴建的大型建筑地标之一。这座螺旋型的纪念塔,高三十二米。登上塔顶,整个海滨公园、吐露港、以及毗邻吐露港的大埔工业区尽收眼底。只是有点不解,何以在这里兴建这样一座纪念塔?
返回塔下,记者才注意到,有一块碑记记录了兴建这座纪念塔的意义和香港的历史。新界于一八九八年租借给英国。当年英国接管新界的时候,就是从纪念塔这个位置登陆的。碑记说,新界乡民在香港被割让予英国初年保卫乡土、壮烈牺牲;香港沦陷,乡人对日抗战;以至香港重光,新界发展,乡民积极参与,为社会繁荣作出重大的贡献。所以,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在该地点建塔以示纪念。
而在回归纪念塔附近,还有一片呈扇形的花海,整个小斜坡遍植七种鲜花,花旁放置有数据牌,可让游人了解各种鲜花的有趣资料,比如矮牵牛和蝴蝶草,压干后可制成书签;原生种的凤尾球有医疗效用等。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表示,该花海是园景改善工程项目之一,除了宣传爱护大自然的信息,更可教育市民有关植物及其不同用途,提升市民的绿化意识。
看大埔的历史,据说以前这里就是林木茂盛,更有猛兽聚居,路过的人无不大步大步走,所以那时候称“大步”。经过多年演变,才成了今日的“大埔”。现在,大埔再也找不到猛兽的足迹,有的是厂房、住宅及商铺林立,但在这个热闹的新市镇上,名胜古迹犹在,见证着大埔的历史。比如于英国租借新界开始同时面世的建筑物,也是区内最早被政府列为古迹的首个新界政务中心“北区旧理民府”;建于一八九一年的“文武庙”;设于一九一三年建成的大埔墟旧火车站内的“香港铁路博物馆”等。
香港的一百五十年,很多人看到的,是它今日的繁华。其实,它仍保留着的那些历史遗迹,同样有着迷人的魅力。听听它们讲述香港古老的故事,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