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指出黄金周需开拓深度广度防含“金”量降低

2003年10月08日 17:11

  中新网10月8日电 央视国际的消息称,今年的“十一”黄金周结束了,在这第12个7天长假里,我们看到,一方面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商业购物、文化旅游等消费;另一方面,百姓消费方式趋向多元化、理性化,对黄金周的消费内容和服务方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有关专家指出,以黄金周为主的假日经济也需要向深度和广度开拓,否则黄金周的含“金”量会越来越低。

  旅游渐趋理性出游方式呈现多元

  来自全国假日办的统计显示,全国99个直报旅游区(点)中,主要景区(点)纷纷创出游客接待量的历史新高。10月1号至7号,接待游客约129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8点23,门票收入约4亿1千多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百分之6点76。从整体情况看,遭到非典打击的旅游业已全面恢复,商场、餐馆、宾馆生意火爆,汽车租赁、婚庆、花卉、文化娱乐等市场需求大幅增长。

  与前几个长假相比,服务业的改善最大,坐车难、住店难、吃饭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消费者的消费也日渐成熟理性,许多人在出游选择上主动“趋冷避热”,或是提前或推后出行时间,或是变长线游为短线游,或是将热线游转向冷点游。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团体旅游明显降温,而家庭自助游唱起了主角。在不少家庭看来,跟团旅游虽有价格便宜、省心省力等优势,但约束太多。黄金周期间,上海航空公司的团体旅游在旅游客源中的比重已从过去的百分之60下降到百分之40,而家庭自助游的比例则上升到了百分之60。对于有车的家庭,今年的黄金周更是“随心所欲”,拉着一家老小,开车到郊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同时还可以尽情领略风光,尽享长假的休闲和放松。

  文化消费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国庆期间,人们用于各类文化消费的支出,正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在北京、长春、广州等城市,很多市民在7天的假期内纷纷走进书店、剧院。在北京的地坛书市,黄金周期间共有近80万名热心读者在这里买到了自己中意的图书,书市的总成交额突破3000万元。购书者络绎不绝,很多人还通过网上售书、电话购书来满足自己的读书需求。

  经历了非典之后,今年的黄金周里,健康消费正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健康投资,选择健身俱乐部或户外锻炼身体。

  利用手机发短信互致问候,泡吧、唱歌、看影碟等丰富多彩的度假形式,虽不如大规模的出游和购物火爆,但同样起到了拉动消费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看来,节日文化消费的潜力还很大。

  掌控假日“大餐”呼唤新型休假方式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既导致了吃、住、行、游、娱、购所有环节上的拥堵,也引起了黄金周集中消费后,几个月消费的低迷。专家认为,只有改变假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假日消费的内涵,才能持续巩固和提高假日消费对宏观经济景气增长的贡献度,否则只会令假日经济的商机越来越少。

  有专家表示:首先要打破休闲时间上的不均衡,而酝酿中的带薪休假制度应该是明智的选择。它有利于保证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时间,避免休假方式的过分雷同,弥补集中式的休假消费行为。此外,还有利于满足日益明显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

  其次,细分假日旅游市场。零点指标网曾对此专门做过调查,即将受访群体划分为假日旅游高频群体、中频群体、低频群体以及非假日旅游群体。年轻人是整个假日旅游市场中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分析并抓住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偏好及需求十分关键。

  一些业内人士还认为,假日经济的内涵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和购物,还有更多的文化产品,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还可考虑将“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甚至“黄金季”,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资源,做好假日经济的大文章,使消费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编辑:闻育旻
相关专题:SARS之后的首个黄金周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