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8日电 现代快报今日发表文章,在黄金周结束之际回顾了假日经济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市场秩序还是“被动管理”
一度降温的节日投诉今年似有“回潮”之嫌,相关部门开通的节日热线比往年“热闹”许多。有的商家趁机抬高价格、以次充优,还有不少行业服务质量下降,更有一些旅游线路“高价格、差服务”,使得原来准备出游的人望而却步……
但是在各种类型的投诉中,除了极少部分能在现场或是假日内得到解决外,绝大多数都要积压到节日过后才能处理,有的“时过境迁”后甚至无法处理了。大多数市场监管部门节日期间都采取轮流值班制度,由于人手有限,往往都是“一部电话当家”,对投诉都是先记录下来再说,很少能安排得过来及时上门处理的,更别提近年来专家屡屡建议的“事前监管体制”了。
政府节日引导依旧不足
这么说或许很多人会提出不同意见,因为今年南京市有关部门在节日引导上的成效便十分显著,此外,每年黄金周前夕有关部门也开始了“假日旅游预报”,通报各地旅游市场状况。不过,浏览一下预报的内容不难发现,这一预报其实就是一份“出行参考”,对市场、对消费起不到任何的引导作用。
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的赵晓博士直言不讳地说:“尽管长假似乎大大增加了消费总量,但是,因为人们的消费习惯是相当稳定的,因此假日消费只是消费者将昨天或者下个月的消费集中在几天内进行,是消费时间区域的移动变化。假日经济更多的是不同消费之间的替代,激发的是消费者的节日性冲动消费,而没有激发新的需求。”因此,要想真正让假日经济增加消费总量的变化,政府部门也好、商家也好,无疑还得挖掘新的市场亮点。
专家建议新型休假方式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既导致了吃、住、行、游、娱、购所有环节上的拥堵,也引起了黄金周集中消费后几个月消费的低迷。专家认为,只有改变假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假日消费的内涵,才能持续巩固和提高假日消费对宏观经济景气增长的贡献度。
首先要打破休闲时间上的不均衡,而酝酿中的带薪休假制度应是明智的选择。它有利于保证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时间,弥补集中式的休假消费行为,还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其次,细分假日旅游市场。年轻人是整个假日旅游市场中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分析并抓住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偏好及需求十分关键。
再次,大力挖掘新的消费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假日经济的内涵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和购物,还有更多的文化产品,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还可考虑将“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甚至“黄金季”,做好假日经济的大文章。(郑春平陈芳孙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