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24日 星期二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中新百货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分析银行业最大风险:扩大分母稀释不良资产

2003年09月30日 11:25

  靠“扩大分母”稀释不良资产的做法是中国银行业真正的风险所在

  文/蓝德彰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到底在哪里?现在占主流的观点都认为是历史上形成的高达几万亿的“不良资产”。监管机构对于降低不良资产率也有要求,几年内要下降多少多少。那么,中国的商业银行是怎么做的呢?有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办法,叫“扩大分母”——把资产规模迅速地做大,这样不良资产就被稀释了,比率就下降了。

  不良资产是什么?就是说借款人违约不还钱,是已经实现的风险。损失已经在那里——不管你干什么。所以我说,“扩大分母”完全是粉饰太平,是自己欺骗自己。而资产快速增长在任何一家银行,并不是好事。中国国内现在这种情况,银行大量地发放贷款,所有的银行都追着那个“泡沫”去,资产快速增长的“泡沫”。中国的GDP增长率是8%,那为什么银行业的增长是超过这个的?这是很奇怪的,哪来的增长?回答是“虚”的。新增贷款里难道就没有坏帐吗?它里面肯定隐含着一个不透明的,一个不可确证的不良贷款在里面。美国银行界把这种快速增长称之为“easy money”:很多地方都很容易募集到钱,我看不一定有很好的项目去投资。

  有人会问,怎么定义增长过快?每年10%、20%、30%得增长,怎么知道哪一个速度是对的?这里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应的东西,那就是股本金的增长率。巴塞尔协议里面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最低8%的资本充足率。这个是净资产,不是注册资金。所以说资产增长30%,净资产也要需要有相对的增长,要不然的话就破坏了你抗风险的能力。股本金、净资产起到的是一个“减振器”的作用,如果太小你有可能就倒下来。简单地说,你放100块钱给某一家企业,你的资金当然是来自储蓄什么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你必须从股本,从净资产里面保留8块钱。否则,新增100块钱贷款里面可能会实现的风险,可能会实现的损失,你从哪来你弥补它?国内很多人都不考虑这个道理,他不考虑到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资产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净资产的增长。银行恰当地增长应该是“马(资本)拉车(资产),而不是车拉马”。现在很多国内银行反过来了。

  有相当数量的业内人士甚至以把“资产规模”和“增速”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好坏的标准,按照“资产规模”的多少,还有“增速”来定义哪一家银行搞得好,那么好办,你把贷款发放出去,你的资产就增加了,不需要“动脑筋”。动脑筋是要好的质量,需要你很确切地定价,需要拉好的客户。

  所以我说,中国银行业真正的风险不在“已经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而在“经营理念”存在着重大偏差。这又引出中国商业银行另一个根子上的毛病:“董事不负责”。董事应该干什么呢?假如说你是行长,你看经济增长很快,你想跟着市场去发放贷款。董事会提醒你,应该放慢这个速度。董事应该是交通警察,增长的速度太快,资本金跟不上,那就属于“开快车”,应该“扣本”。有人会说你这个行长有机会不抓,那么你可以说是我的董事只允许这个速度,他叫我“踩刹车”。中国人民银行9月份提高准备金率,从商业银行抽走一部分资金,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替商业银行“踩刹车”。因为资产增长太快,而董事们又“浑然不觉”。我一直主张银行业应该“健康第一,增长第二”,因为作为一个“病人”,增长太快对他不利。我在上海银行做了三年的董事,上海银行的董事们已经理解到这个道理。南京市商业银行这几年资产的增长率不是很高,有的人评价他增长得不够快。我认为这样好,不要跟时髦。

  (作者为摩根士丹利资产服务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董事)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

 
编辑:闻育旻

更多报道:中新财经
相关专题:《中国企业家》精彩内容荟萃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