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台湾频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余光中故乡行:“今天不用再吟诵《乡愁》了”

2003年09月19日 09:17

  中新社永春九月十八日电 题:余光中故乡行:“今天不用再吟诵《乡愁》了”

                 中新社记者陈悦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正如余光中先生自己一再吟诵的诗句那样,阔别故乡六十八年后,终于再次走进百年故宅的他已是两鬓飞雪了。今天乡亲们倾村而出,以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久别的游子。面对盛况,余光中先生激动地表示,“我比贺知章幸运,今天不用再吟诵《乡愁》了”!

  余光中祖厝,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的“石杉郑”所在的洋上村处闽南永春县桃城镇,是一个有三千多人口的村庄,自余氏仕(左王右宗)公入永,一世兴寿公肇基,在此繁衍已二十三代。

  早在今年初,余光中第一次亲笔写信给乡亲时就透露清明有意归乡。乡亲们还专门铺了一条进村的道路,方便诗人行程。好事多磨,但拖延五个多月后,诗人和乡亲们的心愿终于得以圆满。

  回到祖祠“凌乾堂”祭奠祖先是余先生此行的大事。一走进祖祠,平素随和的余先生立刻严肃地“恳求”尾随的记者们,“请大家要安静,我要和祖先交流,这不是游戏的事情”!乡亲们说,余先生对此次祭祖十分郑重,他亲自草拟了两篇祭文,请宗亲会共同挑选,又仔细修改,才确定了其中的一篇。祭奠仪式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七十五岁的余先生每一道程序却都完成得一丝不苟,绝无半点敷衍。

  十时许,余先生终于踏进了分别六十八载的祖厝。如今这里居住着三户十多人,屋子旧貌宛然,并没有留下太多岁月的痕迹。他当年住过的房间依然有人家居住,门前的对联“无私人品清如玉高洁文章淡似仙”说出了乡亲们眼中的诗人。庄重地为父亲牌位上香,饮一口家乡水后,被熟悉的景致勾起回忆的余先生似乎又焕发了童心,细细抚摩起祖屋的旧门老窗和儿时爱戏耍的石磨。

  当余先生幼时玩伴中唯一还在世、年已七十九岁的余江海先生出现时,余先生尘封的记忆泉水一下喷涌而出。两位老人站在祖屋后落的荔枝树下,兴奋地回忆起粘知了、打麻雀、捕鱼捉虾的孩提往事。当年余先生只有六岁,余江海也不过十岁,攀爬荔枝树是两人最爱的游戏之一,谈起这些,余先生笑着向余江海挑战,要再比试一回爬树,当余江海一口应承后,余先生“悄悄”转向记者,笑言,“我可不会让你们拍到我掉下来的样子。”

  虽然不能真的再攀一回荔枝树了,但余先生仍对它依依不舍,他特意在树根上坐下留影,也许他要说明那盘虬错节,记录着历史的根是他心中永久的归属。

  坐在树根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余先生表示,没有回到故乡前,他觉得“江南是彩色的,永春是黑白的”,如今永春在他看来已是满眼生机盎然的绿色了!他说,同是游子的父亲没能实现返乡的心愿,这一次来,他也是代替父亲来的,回到台湾上香时,他会把见闻的一切叙述给父亲。余光中说,很可惜,这次没有带上女儿们回来,如果她们能来家乡走走,会有更多感性的认识。

  即将踏上回程时,一位记者追问余先生,他每到一地,多有题咏,这次来永春可会吟诵诗歌?余先生略加思索后说,“我如果要吟诵,也将吟诵描绘家乡永春的诗篇”。故乡人也一定都期待着,有一天,他用爱乡“新声”换去乡愁的“旧音”。

 
编辑:秦欣

相关报道:诗人余光中原乡行:“‘浪子回头’才知家的可爱” (2003-09-19 07:05:12)
          图:《乡愁》作者台湾诗人余光中回故乡 (2003-09-17 20:44:35)
          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到达厦门 (2003-09-16 21:10:52)
          专访台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诗人圆了故乡梦(图) (2003-09-13 11:23:24)
          乡愁归处月圆心暖 台湾诗人余光中终圆归乡梦 (2003-09-12 13:20:22)
          台著名诗人余光中为主题“海峡诗会”将在闽举行 (2003-09-03 11:06:46)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