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七日电 题:“行路难”在京城
中新社记者:于晶波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刘晓明每天自驾车上班,并坚持早出晚归,以此来错过堵车高峰。居京城,大不易,行是难题之一。目前,居住在北京城的民众正在为交通拥堵而付出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这个城市正严峻面对“行路难”问题。
心直口快的北京代市长王岐山在SARS战役暂告胜利后,正在为另一个难题而头疼不已,这就是交通问题。
北京二百零二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不足百分之三十的公共交通出行率,每百辆车不足二十的停车位,四百公里的占路施工,这一切都在令城市居民越来越举步维艰。
刘晓明说,“行路难”是任何一个特大城市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北京亦正在求解这一难题。
汽车工业是北京的支柱产业,目前北京未采取措施限制小汽车的发展,该市交通部门给出的答案是想令这里的市民享受到现代文明。
不过,亦有官员称,目前北京不限制机动车发展,并不意味未来亦对机动车增长不加限制。实际上,北京已对机动车的使用进行了调节和限制,这其中包括利用停车位限制小汽车进入城市中心区,“这些措施将令小汽车交通量不会增长过快”。
目前,欧美国家的大城市汽车拥有指标远高于北京,但日常基本出行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以上都是使用公共交通方式,而北京则不足百分之三十。日本东京汽车保有量达七百万辆,但堵车情况远少于北京,其原因就是地下密如蛛网的轨道交通。按照北京的规划,到二00八年,高速公路长度将达到八百九十公里,城市快速路将达到二百八十公里,轨道交通线路营运里程将达三百公里。
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上下班时段,北京长安街上、东二环、西三环、北四环等拥堵“黑名单”上的车流仍只能是蠕动前行,而候乘公共汽车的民众更是望眼欲穿,不见车来。
王岐山指,北京堵车原因复杂,既有城市布局问题,又有管理问题。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格局令内城交通时常捉襟见肘,而部分信号灯配置不合理亦可以加重城市堵塞。
据预测,到二00八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三百万辆,当局可通过行政命令保证奥运期间的交通畅通,但奥运之后,备受堵车之苦的民众将何以解忧还是未知。由此看来,北京“行路难”问题求解难度颇大,交通官员未来几年实乃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