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在别人代读的致词认为中国的高考已成了制约人才资源发展的瓶颈。但另外一些与会专家却明确支持高考,主张高考的指挥棒一定要继续指下去。
今年高考,全国70名高考“状元”中,北大录取了35名,清华录取了28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佛大学在1996年对165个SAT(学术评价考试,性质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满分的“高考状元”说“NO”!“当年全美有365个‘高考状元’申请哈佛,几乎是每两人中就有一个被拒收。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为什么美国的高考没有导致应试教育,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黄全愈说
谈及中美两国的教育评估体系,黄全愈介绍说,美国大学的选拔标准除SAT成绩外,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很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大学招办还会考查学生的选修课程,从中分析学生的性格和心理。
今年,中国22所高校采取了自主招生政策,在高校招生体制改革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实际上,有不少高校自主录取来的考生,单凭高考成绩就足以进入名校。
黄全愈说,自主招生应加入其他各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去衡量人才的综合素质。但他也承认,各个学校出题,操作起来更困难,可能还会“失控”。因此,全国统考仍可保留,要改革内容和形式,并且逐年增加允许考生参加考试的次数。各大学自主招生面向全国放开。初试阶段,参加各大学自主招生的考生可以申请3 6家大学。然后逐步放宽限制,最后完全不限制学生申请大学的数量。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董德刚向与会者介绍了该校的自主招生情况。“就整体而言,今年我校的实施效果比较好。”他说:“生源质量好,优秀高中毕业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学院和专业。”
他说,“由大学选拔人才并制定选拔标准是今后要走的道路,只有高校招生发生变革,中学教育方有勇气走出高考‘指挥棒’的阴影。”“减少高考分数在录取考核中的比重,加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重”。
虽然很多高校的呼吁与黄全愈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但还是遭到了一些专家的强烈批评。“我明确支持高考,而且我主张高考的指挥棒一定要指下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考问题专家孙东东与黄全愈的观点截然相反。曾与国外教育机构有多次接触的他指出,美国等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大加赞赏。
孙东东认为,中美的教育资源和供求关系完全不同,不能照搬美国的招生录取模式。“推行素质教育并不是盲目地指责高考本身,而是应该寻求一种改进高考的最佳方式。”
孙东东形象地将高考考卷改革分为5个层次:最低档次是大拼盘;其次是盒饭,上面是菜,下面是饭;第三个层面是鸡蛋炒饭;第四个层面是棒子面稀饭,沉淀、汤水还是能分得清;第五个层面则是最理想的状态:糖水,还可以加柠檬酸。为此,他曾遭到许多教育专家的批评,但他还是认为:“考综合就是知识的综合应用,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完全可以在考题中体现。”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也认为,一种制度的移植需要其他配套的制度环境,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他说,美国有很强的规则意识,遵纪守法已经成为公民的习惯,一旦在招生中发现“暗箱操作”,学校和个人的ID(身份)就会蒙上阴影,所以谁都不会去冒这个险。而如果我们也全面放开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必然会产生一些腐败现象。
“高考是相对来说是最公正、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模式。如果我们学习美国,实行会考与推荐结合制,那么在当前体制下,大学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孙东东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可以碎玉。如果盲目照搬,就是邯郸学步。”(陈磊刘万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