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国企改革新政:新会计制度为资产“去伪存真”

2003年09月15日 13:5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系电话:88387124)

  8月底,国资委发文要求国有企业在三年内完成《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工作。这让人想起了2001年,上市公司实行该制度后引起的减值风暴。因此有专家预计,“新制度将会使一大批国企失去存续经营能力,退出市场。”

  这显然不是推行新制度的最终目的,国资委的真实意图何在呢?

  9月,萧军又来到北京。作为重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他几乎每年都会来参加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与往年不同,这次他意外地碰到很多客户。“都是些大型国企的总会计师,他们是来参加新会计制度培训的。”

  这些大型国企里的财务一把手云集京城,源于国资委的一纸新令。8月底,国资委发文要求国有企业在三年内完成《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工作。对这个消息,萧军有些吃惊。两年前新会计制度在股份公司中掀起的减值风暴让他记忆犹新。

  2001年,《新企业会计制度》率先在股份公司中投石问路,部分股份公司的当年业绩应声而降。据公开披露数据显示,2001年度1071家上市公司因新增四项减值准备调减净资产达16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仅为5.5%左右,而此前1997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接近11%。

  “我记得一家民营服装公司的账,一亿多资产,用新会计制度一调,资产缩水大概30%。”萧军说。

  三年后,以挤干资产泡沫为己任的新会计制度将在所有国企全面推行,等待它们的是否是同样的命运呢?

  新制度压缩国企资产?

  “实行新制度影响肯定很大,同民营公司和改制后脱离母体的股份公司比,老国企的资产质量普遍更差,很多都已经资不低债了。”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4年多,审查的报表不计其数,萧军对国企账本中的漏洞非常了解。比如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很多行内人士把它称为国企账户的“垃圾桶”。一些企业决策失误买回来的无用设备,经年不用的报废车床,主管部门又没批准核销,都放在这样的账户里,充当资产。但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里,这个账户已经被取消。

  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一两个账户,新企业会计制度还为企业利润和资产增加了几个减项。资产计提准备在原来四项计提基础上新增了四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委托贷款都要计提减值储备;(原有四项计提为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同时规定非货币性交易的获利不得计入利润,这对一批习惯以关联交易粉饰报表的企业是一个重大打击。

  “以前我们用的都是自己行业的会计制度,存货计提基本没有。这样利润的减数就少了很多,报表也好看一点。”一位邮政部门的地区会计主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从邮电分家以后,邮政的资产状况一直捉肘见襟,一旦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倒挂的可能性很大。

  国有企业资产质量不高似乎一直是国企改革中的痼疾,北大教授林毅夫曾撰文指出,国企占有60%的工业资产却只创造25%的工业产值。这种尴尬对比的根源在于这些老国企庞大多病的躯体中,隐藏着大量坏账和不良资产。

  2000年,国家审计署统一组织对129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1290户国有企业中不良资产累计金额为743.28亿元,占这些总资产的11.01%。同时企业会计信息普遍失真。近七成被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专家清议认为,新制度如果实行,一大批国企将被挤干资产和利润的泡沫而退出市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他们会因此而失去存续经营能力。”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吴少平也判断,新会计制度在国企中的推行必将会使一些弱势国企雪上加霜。新增的几项计提直指国企资产泡沫的命门。“尤其是在建工程计提准备。很多行政命令下的问题工程,都将面临一个可怕、可悲、可怜的前景。”吴说。

  鉴于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缩水力度,财政部推行新规的步伐一直比较谨慎。目前国企要用新标准管账还要经过一系列审批程序,给主管机关申报的材料里必须包括执行新会计制度的预计后果。同时让国企用三年时间操作财务转轨,也是给它们一个调整的空间。

  “就像是先给一些步履艰难的国企下病危通知书,让企业在思想和业务上都有所准备。”吴少平说。

  两极分化的必然

  新会计制度并不是对所有企业都不利,它的推行也给强势企业提供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新会计制度是综合以前的行业会计制度,12本行业会计制度浓缩成1本,里面规定粗糙的地方非常多,如何处理的底线就掌握在财务管理人员的手中。这在财务制度上称为企业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空间。”吴少平说。

  萧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八项计提,仅仅给出了计提项目,但对计提比例没有严格限定。是否计提,如何计提,都靠企业财务人员自己斟酌,这为新会计制度过滤资产水分打了一些折扣。“很多时候执行者的判断标准就会决定执行结果。”萧军认为。

  在吴少平看来,宽松的操作空间刚好给了一些财力雄厚的国企机会。这涉及到一个财务战略的问题。吴少平给许多企业老总上课时,经常提到这样的财务选择问题。

  比如10年折旧一栋价值一百万的厂房,新会计制度提供了平速和快速两种方法。平速则是中规中举,将资产价值平均每年10万摊销。这会是弱势企业的无奈首选。因为不管用什么办法,计提对它的资产来说都是雪上加霜。但财力雄厚的强势企业会选择加速计提法。前两年就将资产折旧60~70%,这对企业加速资产周转,及时更新设备有很大好处。

  国企的反应似乎也证明了“机会说”。中国造币公司是首批向财政部申报实行新会计制度的国企。同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也将转轨新制度提上了时间表。这些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盈利上,都是国企中的佼佼者。

  国资委的真实意图

  查清企业资产,还原财务信息只是新制度推行的直接后果,国资委对国企的改革显然并不是就此止步。

  “确切地说,这是一次财务考核指标体系的变革。从企业角度讲,是借此建立独立的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对个人来说,是把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企业家,而不是作为政治家来考核。”国务院体改办研究所副所长李保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建立独立的资本经营预算体系是国资委的下一步棋。据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共有三块:公共预算、资本预算和社保预算。资本预算用于国有资本再投入,有利于国企发展,但以前三块预算合在一起,造成资金用途不清。比如把资本预算的钱用到公共财政上,当期财政形势可能一片大好,但以后会造成国企发展的后续资金不足。作为行使出资人监管职责的国资委,要了解国企资产经营的状况,就要建立独立的资本预算体系。

  “剔除资产泡沫,查明国企家底是建立独立资本经营预算的前提,这刚好是新财务考核指标的首要功能。”李保民说。

  新制度的另一个原则是以人为本,体现管理者作为企业家的价值。

  麾下有上万员工,运筹上百亿资产,这么威风的管理者的报酬是多少?这是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据有关部门对中央直属40家大型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内地36家企业的老总平均年收入是6万元。这一收入与在外企工作的普通员工差不多。

  因此从明年1月1日开始,国资委将对其直接监管的191家中央企业实施业绩考核,作为中央企业实行年薪制的基础。考核的关键指标是企业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而这次管账新规最核心的改变就是将上述几个财务指标“去伪存真”。

  这些,或许才是国资委在国企中全面推行新会计制度的“醉翁之意”。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陈晓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