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威尼斯电影节热门影片:远离梦幻关注现实

2003年09月05日 14:17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德哈登在电影节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在电影节中,以英国电影大师彼德·格林纳威为首的一些著名导演将共同参加一个名为‘电影正在消亡’的讨论会。之所以用这个略显偏激的名字来命名,是因为广大欧洲及亚洲电影人对好莱坞电影的高科技化以及‘造神’倾向愈发不满,电影是没有国界的艺术,但如果都像好莱坞那样过度使用电脑技术,动辄上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势必会使电影的发展走入歧途。

  “我们在选片过程中发现许多世界著名导演执导的影片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远离普通大众的生活,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放弃了一些影片。我们精选出的这20部参赛影片,应该说尽管它们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也许好莱坞大片的票房非常高,并已经普及到了世界的各个国家,然而梦幻般的世界与过度的暴力血腥并不是我们选片的标准。近些年来,创新与优质是威尼斯电影节评价影片的重要标尺。电影并没有也不会消亡,一部优秀的电影应该是贴近大众、感动大众的作品。”

  值本届威尼斯电影节落幕前夕,本版再介绍一些电影节的热门参赛影片,本届的参赛片是否符合德哈登的初衷和评委的价值取向,明天电影节揭晓就可以见分晓了。

  《风筝》(黎巴嫩)

  也许是巧合,本届威尼斯电影上出现了不止一部以中东冲突为背景的影片,其中由黎巴嫩女导演兰达·萨贝格拍摄的《风筝》(LeCerf-Volant)被视为本届金狮奖的有力竞争者。

  《风筝》将故事背景放在叙利亚和以色列发生战争期间。女孩拉米雅生活在叙利亚一座小村庄里,她被嫁给了铁丝网对面——被划归为以色列的邻村表兄,但她爱的是边界望台上的一个以色列士兵,这名士兵每天都在望远镜里观看她的行动,也早已爱上这个美丽聪慧的16岁女孩。

  对萨贝格来说,这部影片有着非凡的意义,她说:“通过这部影片,我想知道如何能终止自己的愤怒。”

  萨贝格的愤怒不是没来由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拍片的萨贝格,拍摄了多部纪录片。1999年,她拍摄的《文明人》也曾经参与了金狮奖的角逐。正是这部影片给她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先是被指责影片过于暴力,继而影片在黎巴嫩遭禁。萨贝格曾经忿忿不平地说:“我认为这部影片非常温馨,比许多美国电影都要温馨。我怎么能拍出一部没有暴力场面、侮辱和血腥的战争影片?我怎么能够拍摄一部关于生活的影片而不反映生活?难道因为我是一个女人,他们就要求我拍出不一样的东西?我没有试着去挑衅,我大可以拍出更有挑衅性的东西。”幸亏,这部以黎巴嫩内战为题材的影片在评论家眼里充满了黑色幽默,成了一部深刻而有趣的影片。

  尽管萨贝格1972年就移居到巴黎学习电影,她的事业和家庭都在法国,但是她并不愿意在自己国家之外做一个旁观者,内战期间,她还多次跑回黎巴嫩拍摄电影,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如今,她又用一部《风筝》向全世界展现黎巴嫩电影复兴的力量。

  《风筝》在威尼斯放映后好评如潮,观众普遍认为这部反映戈兰高地冲突的影片画面优美、节奏流畅,令人耳目一新。自己的作品在佳片云集的威尼斯受到瞩目,萨贝格自然非常兴奋。在该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说“因为我出生的国家比较有悲剧色彩,所以我拍的影片无可避免地呈现了悲剧的主题,但其实我的性格是很开朗的,我很爱笑。”她又表示,风筝代表着一种情感的流动,“《风筝》原本的结尾是女主人公的灭亡,但是我觉得这样太悲伤了,于是就改了剧本,让她活了下来。”也许从这部影片开始,萨贝格终于可以平息心中的痛苦和愤怒了。

  另外,《风筝》起用了从未演过电影的女演员,她清新自然的表演和影片一起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国家机密(意大利)

  《国家机密》被视为金狮奖的热门片。该片于8月29日放映,立即引起轰动,观众为它长时间鼓掌。“《国家机密》爆炸了!”意大利发行量很大的《晚邮报》如此写道。

  影片以近似纪录片的手法叙述了1947年发生在西西里岛上的一起骇人听闻的大屠杀:5月1日,一大群农民集会庆祝左翼政党在西西里举行的地方选举中获胜。突然,一伙歹徒向手无寸铁的人群开枪,造成11名共产党人死亡,27人受伤。当时人们把这次屠杀归罪于当地的匪帮——“萨尔瓦托雷·朱里亚诺”。但不久该匪帮的首领也遭人暗杀,而后意大利政府公布了有关这一大屠杀的所谓秘密文件……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呢?该片导演帕洛·本凡努蒂称:“最新证据表明,朱里亚诺匪帮、黑手党、政府特工、教皇Pius二世和曾任7届总理的安德雷奥蒂都参与了此事。他们为了中止二战后西西里出现的‘红色威胁’而联合起来,策划了这场压倒共产党的阴谋。”

  该片的确同上世纪60——70年代的意大利政治片《马泰伊案件》等一样,扔下一颗重磅炸弹!意大利乃至世界影坛,好久没有看到这样令人义愤填膺的佳作了!

  导演帕洛·本凡努蒂1946年生于比萨城,是意大利比较活跃的中青年一代导演,他24岁起开始担任导演,至今已拍过十几部电影,但大多数作品都默默无闻。他的这部参赛片,是以他重新搜集的证据并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的有关这场大屠杀的文件,写成《国家机密》一书后,再改编成电影的。影片以一个律师对此事件的秘密调查来构筑故事,揭露有悖于政府版本的真相。影片的叙事结构带有明显的悬疑色彩。

  西西里的故事,常常使人想起经典影片《教父》。《国家机密》也讲述了在混乱局势下的黑帮拼杀,但比起《教父》来,缺乏睿智的魅力和宽宏的气度。其实这并不是黑帮片,而是一部揭露隐藏在文明社会背后危机的影片。

  《会说话的图片》(葡萄牙、法国)

  约翰·马尔科维奇、凯瑟琳·德纳芙、意大利美女斯苔伐尼娅·桑德雷莉(2001年曾以《最后一吻》获得欧洲电影奖提名,是目前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演员汇聚一起,实力不容小觑。

  影片中的罗萨·玛丽娜(雷奥勒·希尔维拉饰)是一个美丽的历史学教授,最近她打算前往印度孟买进行考察,为了能彼此照顾,她带了女儿一同前往。在旅行中,她们遇到了一个风趣的海军指挥官约翰(约翰·马尔科维奇饰)和一个年轻人,母亲玛丽娜在交往中和约翰产生了朦胧的感情,而女儿和那个年轻人也似乎有前生注定的缘分,原来,他就是她未来的丈夫……

  导演奥利维拉早在1985年就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这位国际电影大师之后又三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1991年以《神曲》获得评委特别大奖、1996年以《游园会》获金狮奖提名、2000年以《福音与乌托邦》获得BastoneBianco影评奖。八十年代,他拍摄了《弗兰西斯卡》等7部影片。从1990年至今,长寿的奥利维拉几乎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每年推出一部影片。95岁高龄的他依旧拍片不辍,1999年的《情归何处》入选戛纳电影节,2001年,又以影片《我要回家》第11次参赛戛纳电影节,实在令人钦佩。2001年10月,北京电影学院曾经举行过他的电影展,放映了他的《情归何处》、《游园会》等影片。

  他这次带着《会说话的图片》第五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作为一个跨世纪的老导演,奥利维拉的作品依然不断创新,拍摄本片虽主要以法语为主,但他还穿插着许多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他认为这三种语言影响了西方的历史。

  来源:文汇报 作者:胡婧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威尼斯电影节——历尽劫波 回归本色 (2003-09-03 17:05:58)
          昆曲登陆威尼斯电影节展现“百戏之祖”独特魅力 (2003-09-03 14:25:18)
          遥看威尼斯电影节:你的艺术让我消化不良 (2003-09-01 10:15:00)
          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丽都岛开幕 两部华语片参赛 (2003-08-28 17:13:33)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