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日电这个夏天并不凉快。有人形容,日本点火、美国加柴、其他一些国家鼓风,炙烤着中国的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是顺着这股“潮流”升值,还是从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实际出发,慎重地做出决定?
8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同一天,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谈及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时,也明确提出,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中国,亮出了自己的态度。
如果说5年前,当亚洲金融危机肆虐时,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保持汇率稳定是理性、正确和负责任的,那么,5年后的今天,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样是理性、正确和负责任的。
客观看待人民币面临的压力
时下,不管是红红绿绿的外汇牌价,还是形形色色的金融统计,都在告诉你,你手里的1美元大约可以兑换成8.28元人民币。那么,这一人民币汇率是怎样产生的?
在中国,机构和个人卖出或买入外汇都要通过外汇指定银行进行。外汇指定银行又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或将多余的外汇资金卖给其他银行,得到人民币;或用人民币向其他银行购买外汇,弥补外汇头寸的不足。这一买一卖,一供一求,就生成了人民币和外汇的比价,也就是人民币汇率。同时,央行依靠法律规范和市场手段来调控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供求,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这就是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相对应的,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供大于求。从表面上看,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但由于我国实行一定的外汇管制,外汇市场状况还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国内外形势也存在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多种因素,因此,必须以客观、谨慎的态度看待人民币面临的压力。
汇率稳定有利中国
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剑”,对经济、金融有利有弊。权威人士认为,如果人民币在近期盲目升值,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可谓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增长。有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定现在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元人民币,一只中国产的花瓶成本为5元人民币,即0.625美元,倘若人民币升值为1美元兑5元人民币,那么成本将提高到1美元。这样一来,如果花瓶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价格不变,出口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影响其出口积极性;如果要维持原有的利润,就要提高出口价格,而这又会削弱花瓶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扩大出口。
受非典影响,出口企业的国外订单有所减少;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所抬头,总的看,当前的出口形势并不乐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的步履更加沉重,进而拖累国民经济的增长。
升值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通货紧缩趋势。如果人民币升值,大量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将随之下降,有可能带动国内整体物价水平的下跌。
升值会加大就业压力。我国的出口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容纳了众多的劳动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将迅速传导给就业,使就业的形势更为紧张。
金融方面。升值将吸引“热钱”流入,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大鳄”索罗斯所裹挟的国际短期资本就是“热钱”。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一些“热钱”可能正在潜入中国。“热钱”希望人民币升值,妄图到时大炒一把。而升值会使“热钱”纷至沓来,埋下较大的金融风险。
升值也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在外汇滚滚流入的背景下,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不得不大量收购外汇,相应的,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助长了货币信贷猛增的势头。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使金融调控的空间愈来愈小。
相反,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不仅能避免这些弊端,还能降低不确定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试想,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虽然比较明显,但换一个角度看,中国的经济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较大,政府财政负担较重,银行不良资产较多,这些深层次矛盾解决不好,也有可能推动人民币汇率走贬。如果我们一看到短期内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就让汇率升值,将来一出现贬值压力,再把汇率调回来,这样反复折腾,经济怎能持续快速发展呢?
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要有大局意识,要有长远眼光。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元龙给记者讲了“三个经济学家辩论”的故事。第一个经济学家笑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第二个经济学家反对:“如果现在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第三个经济学家总结:“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
汇率稳定有利世界
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
他们认为,中国通过出口向其他国家低价销售商品,打压了这些国家商品市场的价格,使其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按照这一“逻辑”,他们提出,人民币应当升值,以减少中国的出口。
细细剖析,这种“理由”和“逻辑”十分荒谬。一方面,中国并没有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因此人民币也没有必要升值。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商品对其他国家的物价水平还不能产生决定性的冲击。比如,中国对日本、美国的出口总值占这两个国家GDP的比重不到2%和1%,且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上,根本不足以影响其价格水平。事实上,日本的通货紧缩缘起于泡沫经济的破灭,美国的经济疲软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将经济不景气归咎于中国,把板子打在人民币汇率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另一方面,即使人民币升值,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据世界劳工组织统计,目前中国制造业每年的人工成本约为1200美元,仅相当于日本的2.1%和美国的2.2%。中国商品的主要优势就在于低工资低成本。即使中国劳动力的工资由于人民币升值而提高一倍,仍然不到美国劳动力工资的5%,美国生产同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没有竞争优势。
要求人民币升值不仅无助于一些国家经济状况的改观,还会让它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会损害这些国家在华企业的利益。日本贸易振兴会对1300多家在华日本企业的调查显示,50%以上的日本企业主要业务在出口方面,如果人民币升值,他们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在华日本企业不希望人民币升值。
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则有利于亚洲和世界。汇率稳定会带动中国出口增长,发达国家能更多地从中国进口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制品,有利于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汇率稳定会带来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从而放大中国的进口需求,进而推动其他国家的出口扩张。
有人概括,汇率稳定将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有效的“供给者”和巨大的“需求方”,因此,中国选择汇率稳定,是对亚洲和世界发展负责的表现。
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1985年9月,日本与西方国家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了30%,这已成为引发日本经济多年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18年过去了,这样的覆辙,中国再也不能重蹈了!
回眸人民币汇率(链接)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1978年,人民币汇率约为1美元兑1.7元人民币。
1979年,允许企业创汇按比例留成。1980年,企业多余外汇可以到官办的外汇调剂市场交易,因而在官方汇率之外,又产生了调剂汇率。
1981年至1984年,官方汇率实行两种价格:对外公开挂牌价格和对内贸易结算价格。1985年,这两种汇率并轨,统一实行1美元兑2.8元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到1993年底,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5.8元人民币,调剂汇率为1美元兑8.7元人民币。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后,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但从199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的水平上。(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田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