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9日电 8月28日,中国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就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一些创新内容,回答了法制日报记者的提问。
公民权益受损须补偿
法制日报记者:有学者高度评价行政许可法首次肯定了行政许可领域的合法信赖保护原则。根据这一法律,企业和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真能获得补偿吗?
负责人:信赖保护原则基本的含义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必须诚实信用,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确需改变行政行为的,对于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补偿。我国的行政许可法第八条就做出如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根据这一规定,老百姓依法取得许可,也依法从事了被许可的活动,但行政机关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改变了许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行政许可法,企业和老百姓可以获得补偿。
告别行政许可多而滥
记者:实践中,行政许可过多、过滥,对什么事情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谁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针对这些问题,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哪些制度予以规范?
负责人:行政许可法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予以规定。
一是明确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和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根据法律,仅六类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这六项分别是: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提供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定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二是,合理划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规定了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主体。法律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原则上“红头文件”一律不能设定行政许可权力。
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法律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的,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三是,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实行设定行政许可的听取意见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定期评估制度。
行政许可法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浓重的亲民便民色彩
记者:目前一些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缺少人情味,常常让行政许可申请人“跑断腿、磨破嘴”。有学者认为此次出台的行政许可法,体现出浓重的亲民色彩,能否具体谈谈?
负责人:行政许可法吸收了近年来地方和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对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和期限等作了详细规定。
针对办理一项审批要跑多个部门的问题,行政许可法作了一些规定:
一是规定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二是规定了“一个窗口对外”制度。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三是规定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行政许可依法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未公布的不作为依据
记者:在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可标准不明确、条件不公开、程序不透明的问题。对此,行政许可法作了哪些有针对性的规定?
负责人:针对许可标准不明确、条件不公开、程序不透明的问题,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应当公开,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法律还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书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重审批更要重监管
记者:实践中,行政许可机关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许多事项虽然得到许可,但许可所要解决的诸如安全事故等问题仍然频频发生。监管问题在行政许可法中如何体现?
负责人:对行政机关的监管责任,行政许可法作了多项具体的规定。
法律规定,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行政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实现与被许可人、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核查被许可人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
法律还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验等等。
行政许可不得收费
记者:不少事实表明,有的行政机关借实施行政许可收取费用,有的行政机关借监督检查之机收取费用,还有的行政机关要求申请人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某种指定的服务等,这已经成为一个腐败源,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行政许可法对解决这些问题作了哪些规定?
负责人:针对有的行政机关借实施行政许可收取费用的问题,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工本费也不得收取。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即使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收取的费用,行政许可法也设计了严格的规则约束。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
获取手段不正当要受罚
记者:如果有人采用欺骗手段获得行政许可,对此行政许可法将如何制裁?
负责人: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消。法律规定,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