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5日电 当前,中国货币信贷出现了持续高增长的态势:货币供应量增长处于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前7个月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已超过去年全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央行审时度势,果断出手,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日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称,此举有利于防止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文章分析称,货币信贷的高速增长是几年来扩大内需政策作用的结果,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外在体现,从总体上看是正常的。但是,货币信贷在高速增长中也有可能埋下一些经济、金融风险。如果不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给予适时、适度的调控,消弭风险于未然,将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文章指出,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是常用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直接增加,使其可用资金相应减少,信贷扩张能力随之减弱。
一方面,下半年货币信贷还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对人民币汇率不合理的升值预期,诱使一部分外汇源源流入中国,这一势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可能继续存在。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不得不大量收购外汇,相应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同时,下半年中国将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也需要央行安排一些必要的资金,投放一部分基础货币。
另一方面,目前央行调控货币信贷的手段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通过向商业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回笼基础货币。但是,光靠央行票据“单打独斗”还难遏制货币信贷的迅猛增长。
因此,只有适当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加上央行票据等多种调控手段,形成“组合拳”,才能比较有力地增强金融调控的效果。
文章总结指出,值得指出的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意味着从此要紧缩“银根”,要改变货币政策的方向了。事实上,央行只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上调后,商业银行仍将保持一定的可用资金,依然具备平稳增加贷款的能力,有利于逐步形成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的局面。而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既有利于维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又有利于防范各种风险,符合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在要求。(田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