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2日电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潘锡堂今日在“中央日报”上撰文指出,陈水扁的“三通”新论宣示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而其中自有其原因。
他分析说,陈水扁日前提出两岸“直航三阶段论”,并宣示将在明年底时实现两岸“直航”,而根据TVBS民调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有57%受访者赞成当局开放两岸“直航”,但同时也有高达60%的受访者认为明年底不可能实现。由此可见,此次陈水扁信誓旦旦的两岸“直航”时程规划,在大多数人民心中,宣示意义仍大于实质意义,相当程度系立足于“选举”考虑,为何导致如此,真是其来自有原因。
百姓关心的是扁当局推动两岸“直航”的诚意,而究竟是否有诚意则取决于言行如一、政策一贯。陈水扁自2000年3月当选以来,即明确宣示该年底开放“三通”,但只是至同年下半年反而积极推动“小三通”,声称“小三通”是在为全面“三通”铺路,而实质上却延宕“三通”的推动进程。可见扁当局的“直航”政策是反反覆覆,光说不练,喊了三年多仍原地踏步。
从5月间民进党的说帖及陈水扁7月间连续3次透过外国媒体表达对“三通直航”的负面态度可见,民进党的基本思维是“反三通直航”,会出现时而拋出要求“三通直航”的讯息,只是要美国放心、收揽台商的心及满足民意,均是策略性考虑的重点。
文章分析说,正因为如此,陈水扁此时此刻拋出“直航三阶段说”的时机,即格外引发联想与启人疑窦。
《亚洲华尔街日报》7月17日才刊出对陈水扁的专访,所谓两岸“直航”对他“并非要务”,言犹在耳,还不到1个月,却又拋出“直航三阶段说”,借此展现推动两岸“直航”的“诚意”与“决心”,而早在去年11月已完成的“直航影响评估报告”却隐而不宣、直到陈水扁“三阶段说”之后才“适时”推出,植基选战之政治考虑已不言而喻。
然而“三阶段说”与“评估报告”出炉后,所呈现的破绽,仍令未来两岸“直航”的实现不敢乐观,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评估报告”所体现之“不应直航”意涵,已弱化陈水扁实现“直航”的诚意;
2、空运与海运“直航”不横跨台湾海峡,采“直接”通航而非“直线”通航之方式,已被指为“诚意不足”,未来协商能否顺利及台商能否满意,不容轻忽;
3、台当局主张两岸航线的名称与定位应透过双方协商确定,惟却又坚持循原有国际航线,可能隐含直航协商立足“一边一国”架构之意涵而不利于达成协议;
4、第一阶段货运便捷化仍规划经第三飞航情报区,不符便捷原则,若大陆不接受,则连“准备阶段”也踏不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