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2日电 北京娱乐信报今日报道,在许多地方,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教育部的抽查结果更让人吃惊:在过去5年内,全国中小学乱收费高达15亿元,清退10亿元。据统计,教育收费问题在全国已连续3年成为价格投诉的头号热点,在所有的立案价格违法案件中,教育乱收费的比例已接近30%。
教育乱收费大有“猛于虎”的势头。原因何在?
报道认为,首先在于缺乏监督+经费困难+资金截留。
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学校受利益驱动,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所学校的校长,尤其是重点学校的校长,能力往往是“通天”的。上至领导,下至百姓,谁家没有孩子上学?谁给学校脸色看,学校保不准就会给孩子脸色看,这是平头百姓担心的,也是执法人员担心的。
二是各级政府对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学校自身经费困难。承德市滦平县安纯沟门中心校小白旗学校校长张世平说,他在教育战线工作20多年,从没见过发放教育经费,学校维持运转就靠杂费。
教育界有关人士说,经费不足,还要办教育,就要允许学校“多渠道筹资”,让学校“多渠道”,却没有完善、规范的筹资机制,乱收费就不可避免。
三是教育资金被有关部门截留、挪用,某些学校主管部门充当了“盘剥者”的角色。一位中学校长向记者坦言,在教育投入上,教师工资、学校运转以及必需的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但这些钱常常在某些方面卡了壳。有时候,甚至连学杂费此类专项收入也被有些单位和部门挤占挪用了。
其次,就近入学政策忽略学校差距
中小学乱收费数额越来越高,问题的原因越来越复杂,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北京市纪委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也说出了部分缘由。
这位研究人员说,中小学乱收费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国家教委在全国推行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后出现的。在此之前,中小学基本不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当时,国家教委推行此项改革的理由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二是平等享受教育资源。这些理由,初衷是好的,但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占有不平等。
目前推行的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没有注意学校之间差距的现实,忽视学校布局的不均衡。一些地区采取的与之配套的措施,即“电脑派位”等,也存在一些问题。有这样一个例子,以一个学生家庭为中心画一个圆,东南西北都有学校,而且好学校非常近,结果电脑给派到既远又不好的学校,家长只得想方设法找关系。结果导致票子、条子取代了卷子,成为选择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另一个现象是,由于中小学都在区县的管理之下,各区县政府把学生捐资助学等在乱收费项目中交来的钱,作为教育经费冲抵教育投入。据调查,北京某重点中学区财政只投入28%,自筹资金达72%,基本上靠收来的钱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省市尽管喊破嗓子,下面也无动于衷,区县政府的利益已经和中小学乱收费捆在一起了。用老百姓交来的钱办教育,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