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3日电日前,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顾江教授率领课题组,在科技部重大项目基金的资助下,对SARS死亡患者进行了全球例数最多的病理解剖学研究,通过一系列尸解和700多名患者标本的检测,取得了重要进展。
健康报今日报道,课题组利用新鲜的全血标本,拍到了SARS病毒入侵人体血细胞时的照片。研究发现,SARS病毒通常很少在血清中以游离的方式存在,而常常侵入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中。在其他免疫器官、组织如脾脏、淋巴结中,也均能查到SARS病毒,并可看到细胞明显被破坏的表现。这表明,SARS患者淋巴细胞数量的大幅下降是SARS病毒破坏所致。另外,课题组还发现,患者肠系膜淋巴结、肠黏膜下淋巴丛等处的淋巴细胞也有SARS病毒侵入。这些细胞被感染后,坏死脱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使患者粪便携带SARS病毒,同时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北京地坛医院的SARS患者中有10%~30%的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
研究人员还用原位杂交的方法,首次在海马回等部位的脑神经元细胞中检测到了SARS病毒。由于脑组织被SARS病毒破坏,患者将有可能出现嗅觉、味觉的丧失,平衡障碍等神经系统及一些精神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SARS病毒的直接损害有关。另外,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也都检测到了SARS病毒的存在,推测这可能与这些细胞中存在SARS病毒特异性受体有关。(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