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京报:从北大改革看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变动

2003年08月06日 09:27

  中新网8月6日电近来,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开始制定、实施新的改革制度,引人注目的是,几所大学都将建立新的人事制度作为本轮改革的主要内容。光明日报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

  不约而同:对高校人事制度举起“手术刀”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潘懋元认为,之所以新一轮高校改革的内容都与人事制度有关,是因为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切行政制度改革的核心,高校改革当然也要抓这个核心问题。特别是在国内著名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师资将成为决定因素。他用提高“核心竞争力”来形容这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潘懋元说,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在师资,当然还有优秀教师之间的协调。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透露,北大目前已有1800多名教授、副教授,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像北大这样拥有这么多教授和副教授。而且北大等着评教授的人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每年再接纳那么多教授。师资队伍要更加优化,就必须建立激励机制。”

  中山大学、青岛大学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改革人事机制,就是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潜在动力,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用最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那就是“竞争”与“流动”。高校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所作为,并被所在学校和院系承认,从讲师向副教授、教授不断晋升。如在本校不能按期晋升,就将失去教师这个岗位。不少高校领导希望这种“非升即走”、“非升即转”的新型人事制度能使教师队伍流动起来,把不适合在本校任教的人淘汰掉。

  许智宏说,自1998年起,北大搞过很多改革尝试,但我们认为目前的聘任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很多年轻教师一到北大,思想上就要呆一辈子。他们的预期也很高。我们的改革,就是要改变年轻教师的预期,强化他们的竞争和淘汰意识。他说,目前高校教师的待遇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压力,就没有了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他认为,北大目前的年轻教师中,2/3可以继续晋升,1/3将可能被淘汰。

  清华大学已经开始实行“非升即走”制度,一段时间以来,已有近300名教师离开了学校。校长顾秉林承认这个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很艰难”。有的老师直到现在还在给他打电话,要求留在清华。但顾秉林对改革的态度依然坚决:“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国外的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是很成熟的,他们还在变,我们没有理由不变。”

  面对改革:喝彩与批评同样重要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并非始于今日。20年前,上海交大酝酿实施的教育改革中就包括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20年来,高校在此方面的改革未曾间断。北大校长许智宏称,北大这次的改革方案,就借鉴了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经验。

  媒体对北大的关注也加剧了北大改革“山雨欲来”的气氛。同一性质的改革,中山大学推出的方案经过了30多次的讨论、征求意见,而北大目前拿出的只是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北大本想先在内部征求意见,但媒体毫不客气地将这个内部讨论稿公之于众。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说,我们现在“没有退路”。

  尽管不是第一所向人事制度“动刀”的高校,但北大的影响仍使其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潘懋元说,北大“开了个好头”。

  当然,对改革措施的质疑与不满也不可避免。许智宏说他自己和党委书记闵维方已不知接了多少电话;就是在自称改革措施“温和得多”的中山大学,有关领导也“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指责”。

  对此,高校领导都表现得很坦然。他们称,不同意见有利于不断完善具体措施。许智宏说,对这次改革,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支持的。

  不久,北大的第3个征求意见稿将出台。“第3稿与第2稿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做一些细微的调整。”

  继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兴未艾

  竞争、流动、激励机制……这些明显带有“市场”色彩的词汇,让高校管理与市场经济亲密接触。

  潘懋元说,高等教育属于“第三部门”事业,不能用第一部门的管理制度来管理,也不能照搬“第二部门”的管理制度。“第一部门”指政府机关,“第二部门”指公司企业,它们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高校,必须运用非政府、非企业的管理办法。

  数十年研究教育管理的潘懋元指出,北大改革不是完全按照公司的管理方法,原因是这项改革大的方向是致力于学术权力的提高。

  许智宏说,北大正在修改学术委员会的章程,力求在措施上保证学术公正。“我并没有一定要你在三、五年内拿出成果来,但我对你的态度作一个评判是可以的。”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介绍说,清华大学也将更多地发挥学术组织和学术骨干的作用,形成“学术民主”。他说,在行政工作中,清华的“教代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学术决策上也要发挥。

  潘懋元强调,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就会妨碍学术水平的进步,而提高学术权力,才能进一步保持北大的优良传统,北大的优良传统是什么?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和学术上的宽松与自由。这不只是一个改革方案的制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看今后执行的情况如何。

  很多教育界人士指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肯定会继续扩大与深化,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在考虑这方面的动作,而且各校都有不同的作法。潘懋元说,北大在此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这是个好事。但全国1472所普通高校,北大、清华只有两所。大家都要提高师资水平,但不一定全按北大来,更不能一哄而上。(光明日报记者蔡闯)

 
编辑:窦彦莉

相关报道:学者质疑北大改革:先改体制还是先改人? (2003-08-05 17:18:38)
          如何改革大学? 对北大改革草案逻辑的几点研究 (2003-07-30 10:36:26)
          瞭望:北大改革在中国高校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2003-07-25 10:44:07)
          中国《新闻周刊》:他们为什么批评北大改革? (2003-07-21 11:07:13)
          透视北大改革之一:北大测试新世纪中国进一步改革 (2003-07-18 06:43:15)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