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社通讯:“重量级海归”安家上海的幸福生活

2003年08月05日 07:31

  中新社上海八月四日电 题:“重量级海归”安家上海的幸福生活

  作者 许晓青

  韩斌这个名字因为中国成功完成“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而扬名全球。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韩斌也是沪上科技界屈指可数的“重量级”海归之一。在这个圈子里,与他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臧敬五。

  赤日炎炎的天气,韩斌等“重量级海归”们应邀在一个小范围的聚会中透露了一些“小秘密”,不过这次的话题却不是破译基因“天书”,而是有关这些年在上海安家的幸福生活。

  儒雅的韩斌先向“客人们”出示了一份保存完好的“老文件”。原来五年前,为解基因测序工程的燃眉之急,韩斌应洪国藩院士之邀举家从英国风尘仆仆归来。当时韩斌一头扑进科研里,要让妻子、孩子一下子融入上海的社区生活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习惯了英国生活环境的儿子韩早正是进小学读书的年龄,韩斌回忆说,当时妻子王波真是好像“热锅上的蚂蚁”。

  幸好当年上海市政府对这个“重量级海归”的家务事来了个特事特办,而且还为韩家的小海归挑选了适合其特点的逸夫小学。韩斌将这一纸批复当作了当年上海对他发出的“邀请函”,珍藏至今。

  如今,儿子就好像韩斌归国历程的见证一般,目前已顺利升入中学。与韩斌有着相同感受的留美海归臧敬五博士说,很多时候日常生活中细节上的关爱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吸引我们的关键之一,而且一旦留下,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一语道破天机:“买房子、子女入学、爱人找工作、长辈养老……是这些海归最关心的问题”。

  其实在裴钢院长手下目前已有留美海归四十人、日本海归七人、德国和英国各两人,其中除了韩斌、蒲慕明、臧敬五等“所长级海归”外,还有吴家睿、李林、陈晓亚、李亦学等也走上了带头人的位置。

  让裴钢院长感到高兴的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除了事业能留住海归外,这些年在子女就读、安家购房、配偶就业等方面作了一些大胆尝试,比如科学院与中小学共建等等。目前,由众人发起制订的有关海外人才在沪日常生活的优惠政策还在酝酿之中,上海市人大也在考虑推进相关的立法程序。

 
编辑:宋方灿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