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琼瑶大叔”的造情运动

2003年07月31日 14:04

  我是比较喜欢电视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最后几集戏,此处彰显出导演用画面对人物性格极强的挖掘功力,赵宝刚从《过把瘾》至今一直避免重复自己委实可贵。他对当代城市青年在后工业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刻画,无论是心理轨迹还是生存状态,都能用自然流畅的画面展示得栩栩如生,不拔高、不渲染。编剧是编故事,导演是要能把人家编好的一个故事讲得更动听。所以作品有看头也很自然。

  可细想此剧情,抛开刑事案件这条线不说,单说海岩最擅长描写的感情戏,二男无条件地狂恋一女的故事有似曾相似之感,隐隐记起十几年前,有位写农村故事的作家(好像是《老井》的作者),讲述偏僻落后、缺食少水的山区农村因娶不起媳妇,二男相安无事共侍一女的习俗,当地人称此为“拉偏套”。这么煽情、这么耸人听闻、这么包装棒的一个爱情故事居然是一城市版的“拉偏套”。这样的归类不光是海岩迷们不答应,我也于心不忍。

  有观众说,这样让人走火入魔的爱情故事,只有海岩写才能拍成影视作品,别人写没戏。就像琼瑶阿姨是影视爱情流水线的始作甬者,海岩也当仁不让地成了与琼瑶阿姨比肩的传奇爱情发祥地,他会告诉你:优秀青年总有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等着你,只要你能忍耐;不良少年不要着急,侯门大户之女的芳心等着你诚实之锤的敲开,只要你把握时机;即使你是平凡青年,也有一大堆艳遇让你分析处理,只要你相信爱情的伟大神奇……在爱情的大旗下,爱与被爱似乎演变成了忍耐与被忍耐、虐待与被虐待,不是我故意诋毁爱情,都说爱情是奢侈品,现实是,有此消费能力的人虽加倍小心,却总买赝品,别的不说,连戴安娜这样世间风华绝代的女人,生前所遭遇“爱情的故事”都被其情人今日用来出卖。何况芸芸众生呢?“人家是吃饺子没蒜,我们是吃饺子没面。”相信爱情的存在与爱情梦幻般的实现,这两者应该不能混为一谈。自恋过了就是自欺欺人的自渎。

  “小说就是把新闻变成永远的新闻”。读王朔的一些小说有种“信不信由你”的轻松愉悦,而海岩的小说由于有各类案件的衬托,就像报告文学一般,难说有文采可言,却给人一种“你不信也得信”的感觉,其实是错觉。阿城在其所著《遍地风流》一书中曾说:“青春小说在中国,恕我直言,大概只有王朔一篇《动物凶猛》,光是题目就已经够了。”

  观众们其实心里都明白,这样声势浩大的“造情运动”实为“造星”运动,引无数有志青年为“剧中情”和“剧外情”跃跃欲试,前赴后继。平心而论,琼瑶也罢、海岩也好,在现时甚嚣尘上的大众流行文化中,颇具商业价值。在强调开发影视作品后产品、衍生品的今天,据说,台湾已从琼瑶小说里开发出的“在水一方快活岛”,让附庸风雅的红男绿女们趋之若鹜、十分赚钱,我们岂能坐视?海岩虽说总重复自己,可也是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继承了张恨水老先生“鸳鸯蝴蝶派”的迷情衣钵,要我看,有识之士该行动起来,用海岩这块金字招牌成立一“海岩诊所”,专门收治那些在爱情路上跌跌撞撞、浑身是伤的主儿,理疗各色“心想爱情总不成”的男女,尤其是根治那些搞不清“谁爱我,我爱谁”这类的疑难杂症。诊所医护人员皆由海岩剧主演们担当,一水儿的帅哥靓妹,专为在爱情路上长途奔袭的性情中人排忧解难,重塑“海枯石烂心不变”的爱情至上观,这样的生意定让顾客挤破了头。

  再有就是在电视台黄金时段设一“海岩情感宣泄剧场”,以说书的形式,声情并茂涕泗滂沱地演绎海岩剧精髓,台上的老泪纵横与台下的泪流满面“互动”。

  思绪恍忽间,列车广播员声响了:“……列车已经进站,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此刻坐在火车上的我顿感扫兴,怎么可能?海岩剧这趟列车怎么可能会有终点?它会根据市场的需求一直开下去……

  来源:青年时讯 作者:剑声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叶小纲海岩访谈:《玉观音》好像超长版MV(图) (2003-07-15 10:22:02)
          解读当代文学影视附加值 问海岩:你值多少钱? (2003-07-01 14:56:18)
          “海岩剧”四人谈:典型性海岩 非典型言情(图) (2003-04-21 16:39:20)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