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华人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通讯:阿多比公司前设计总监“海归”回京任教

2003年07月30日 09:05

  中新社纽约七月二十八日电题:阿多比公司前设计总监“海归”回京任教作者陈钢陈建

  四十七岁的王敏曾是世界著名图像处理软件公司阿多比(Adobe)的设计总监。二十八日上午,他携妻女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做了“海归派”。等待他的职位,是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院长。

  十三岁的女儿荔莉并不象王敏那样毅然决然。快启程去机场了,她还抹着眼泪,“癞”在自己卧室中那张已经铺盖全无的床上,独自伤心。这个美国出生的女孩也许害怕去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当初中生。但王敏麻利地收拾着行李,因为他要面对年迈的母亲和自己熟悉的新天地。

  临走前与记者通电话,王敏谈起“海归”的初衷:“在国内,设计业正处在最好的时候。设计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他曾留学德国三年,随后在美国生活、学习、工作了十六年。

  在海外,他深感中国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不相匹配——外国人眼中的中华文化往往就是中餐;制造业中,“三来一补”产品的比例相当高;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形象设计、品牌宣传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大。但随经济发展,他相信,中国自主生产的产品会增多,有关产品的创意宣传要求势必提高。

  他的老同事萨姆纳·斯通曾向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介绍说,王敏是一位极其难得的优秀设计师。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简捷、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又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他把东西方美学思想熔为一炉,并通过现代科技良好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跨文化的设计语言。

  从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起,自己就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一种对视觉传统的深深的敬意,一位天生创意者的顽皮和轻松……但王敏则平平淡淡地说,平面设计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同时,设计行业水平的提高,还能带动全民族提高文化水准和艺术欣赏水准。

  说到这里,他又谈起中央美院的岗位。他特忌讳有人说自己回国是为“掘金”:“这不是钱的事儿,完全不是。”他支支吾吾地回避着,不想说自己在美国的年薪和回国后的待遇:“反正人家是诚心相邀,对我很好。”在阿多比公司工作期间,他还在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任教八年。他说,实在想把自己在耶鲁的一些教学经验带回国。国内的设计教育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我真觉得,回国任教是件有意义的事。”

  朋友们说,王敏就是那种对工作特认真、对生活特不计较的人。快五十岁了,能在有三千多员工的阿多比负责公司在全世界的包装、市场宣传的创作设计业务,还执掌过公司企业形象管理项目,但他平日常是一件圆领T恤衫、一条棉布裤子见人。全家都要“海归”了,房子都卖了,临走两天前的晚上,还在和同事交办工作呢。

  临上飞机前几小时,一位老同学来到王敏位于帕罗阿托(Palo Alto)市的家,说是送行,随身却带来弟子的作品,想利用“最后机会”向王敏“讨教真经”。王敏没推辞,仔细翻看,还把独生女儿招到身边,言传身教。那股负责的劲头,就象当年参加设计北京申奥的多媒体展示项目一样。所谓“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妻子申晓红和王敏一样,也特“事业”。她当过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回国后将在北京大学下属的一个基金会工作,帮助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中文。

 
编辑:林华俤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