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花絮:清华师生用两个词概括与布莱尔对话的印象

2003年07月22日 20:20


布莱尔七月二十二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倾听一位研究生的提问。中新社记者:贾国荣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二日电题:清华师生谈与布莱尔对话印象

  作者:沈嘉

  两个词概括对布莱尔的印象

  “微笑、狡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大三的曲元说,“他有很好的风度,同时他也很‘狡猾’。同学提出的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他都回避了。比如一位同学问他在伊拉克问题上是否撒谎,他没有做正面回答。”

  “疲惫,风度。”一位大三的男同学黄瑞熙说,“我第一眼看到他时觉得他有些疲劳的样子,不过也许是进入了会场的氛围,他很快展现出了政治家的风度。”

  “英俊、平和。”新闻与传播系的李恬解释说,“平和,让人感到一种亲和力,没有一般政治家给人的距离感。”

  这三位刚刚参加过布莱尔与清华大学学生座谈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总体印象很好,当时的气氛很融洽。”

  担任该次座谈主持的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关鹏博士说,以前外国政府首脑来国内高校做讲座时演讲时间占百分之七十左右,提问时间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布莱尔与清华学子的此次座谈中,布莱尔的演讲只占百分之十的时间,与同学的谈话交流占了百分之九十。

  一场轻松的“可持续谈话”

  “清华学生也是一道风景线。”董关鹏博士这样评价清华同学的现场表现。“大家能自如地用英语与布莱尔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做到了让对话成为‘可持续发展的’。”

  董关鹏博士进一步解释到,“可持续”就是让双方的对话顺利流畅的进行下去,保持一种沟通交流的关系,而不是以过于尖锐的问题让对话中止。董关鹏博士说:“清华同学的提问可谓绵里藏针,能够把握会场气氛,在轻松自如中见水平。”

  董关鹏认为对话中的有几个例子可以比较好的说明这一点。一位同学问布莱尔如何看待夫人薪水高过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其后一位同学就比较尖锐地向布莱尔提出关于伊拉克战争合法性的问题。另一次是一位清华学生提问时略有些紧张,但他很快找到了与布莱尔沟通的方法,“布莱尔先生,您的领带很漂亮。”布莱尔也回应道:“你的衣服也是。”随后这位同学问布莱尔如何向英国的孩子讲解那些陈列在英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热烈、轻松的交流氛围一直延续到座谈之后。布莱尔与在场的同学握手告别。此时,两位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女生向布莱尔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让布莱尔唱歌,唱他曾经喜爱过的偶像团体“披头士”的歌。布莱尔夫人先唱起了一首《when I am sixty-four》,很快得到了先生的应和,可谓妇唱夫随。据提出让布莱尔唱歌的同学说,她知道布莱尔正被身处尴尬的政务中,希望能以歌曲让布莱尔暂时放松。

  董关鹏博士认为,清华学生的这种风貌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董关鹏博士提到,一位BBC记者会后对他说,认为清华学生很不错,他们问出了记者自己想问的问题,这场座谈会好像一场高品格的记者招待会。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

  打印稿件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