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5日电 台“立法院”10日晚三读通过“自由贸易港区设置管理条例”,台当局称法案通过后,最快在今年第三季接受申设自由贸易港区,以“境内关外”的自由港区特质与世界市场接轨。
台湾的媒体报道称,大陆货物也可自由进储港区,原本在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产品有一成将可留在台湾生产。并预料5年内将增加1兆的进口贸易量,促成2000多亿元的投资,创造17万个工作机会。
报道称,这无疑是个诱人的远景,似乎也勾勒出未来台湾将出现多个国际货运大港的美好蓝图。但事实上,台湾第一大商港的高雄港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隐忧,营运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的下降,尤其货柜装卸量这几年的排名已从原来的世界排名第三掉到第六,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岸迟迟无法“直航”,使货柜流失严重。
文章称,显然,两岸“直航”是自由贸易港区设置成效显现的关键因素,而目前两岸货物仍需经第三地中转,无论时间、运输成本和报关手续都无形中增加许多,即便自由港区的政策再宽松、诱因再多,也无法带来更多商机。
所以自由贸易港区的设置短期内虽然能为高雄港的营运带来曙光,但长远能否振衰起敝,令高雄港重新拾回世界货柜量坐三望二的昔日荣景,仍令人存疑。
报道称,这所谓的“拼经济”的“财经六法”中,“两岸关系条例”中的“直航”问题正是自由贸易港区的配套政策,也可以说是缺之不可,如果不能清除阻碍两岸贸易发展的绊脚石,等于筑了大巢,也引不来凤凰。又如何寄望带动产业发展吸引投资呢。
文章在最后指出,由此可见,是否开放两岸“直航”是关系到自由贸易港区国际竞争力优劣的“紧箍咒”,这就好像一只渴望振翅高飞的大鸟,被缚住了翅膀,只能望天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