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布莱恩特,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高中生球员的名字将取代迈克尔·乔丹,成为NBA的另一段传奇。但谁又能想到,科比这一次成为整个联盟、乃至全世界的焦点,不是因为他在球场上叱咤风云,而是因为一段尴尬的“性骚扰”。
姑且不论这一段“骚扰”是真是假,但年纪轻轻,名利双收,确实是科比这一代跳过大学而直接进入NBA的高中生球员的写照。面对过早到来的财富和荣誉,很多高中生球员的迷失和彷徨也就随之而来:“雨人”肖恩·坎普与6个女友有7个私生子、凯文·加内特要求的高工资引发整个NBA的球员大罢工、2003年“状元秀”詹姆斯坦言自己感到迷惘、而同为高中生的“榜眼”米里奇在选秀结束后问的第一句话竟是:“为什么NBA球员想要什么女人就有什么女人?”
NBA确实是一个成熟的联盟:职业化,商业化,但在乔丹退出江湖后,他们似乎急于推出新的“偶像”,大学生不行,就从高中生里找。以科比为代表的“造星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可又有多少人来帮助这些心理尚未成熟的球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金钱和荣誉时能把握尺度、不迷失自我?
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却不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样只能是拔苗助长。科比的“丑闻”还没有最终结案,却实实在在给NBA敲了一记警钟:年轻的“科比”们自然会有无数商家赞助,大把送上美元供他们享受生活,可又有谁,能来为他们的成长的烦恼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