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港澳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讲述CEPA背后故事:打造香港新起点

2003年07月08日 11:25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系电话:68994602)

  CEPA不仅是香港与内地新型经贸关系的重要开端,更将是中国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6月29日中午11时50分。香港国际机场。

  身穿黑色西装、戴着枣红色领带,温家宝总理面带微笑,挥手之间走下机舱,与港府官员一一握手。在穿过旗海时,他三度弯下身与小学生握手和拥抱。

  就职中国总理恰好百日的温家宝,毫不掩饰地表示,首次踏足香港,“由衷感到激动”。他坦言,受国家主席胡锦涛委托,来港办三件事:出席香港回归6周年庆祝活动,参加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签署仪式,以及“看望一下大家”。

  最大限度减少“扰民”,是温家宝此行的一个特点。三天的行程紧凑,代表团和随行人员数量高度精简。他坚持住商务套房而非总统套房。为了方便与市民接触,他甚至选择乘坐普通轿车和旅游中巴。

  朴实的话语,富于温和个性的拱手姿势,有着“平民总理”之称的温家宝总理,在盛产影视明星的香港,刮起一股明星效应。台湾《中国时报》30日的特写文章中说,温家宝“成功地让自己成为港人的偶像。”

  “大礼”力挺港人信心

  出席《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仪式,无疑是温家宝总理此行最重要的,也是最令全体港人振奋的事。

  “CEPA”被广泛认为是温家宝总理带给香港的“大礼”。

  CEPA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贸易便利化等三个范畴。在货物贸易方面,让众多输往内地的港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在服务贸易方面,让香港16个行业提前进入内地市场;制造、金融、投资等诸多行业也将惠及。

  对于港人最关心的“香港产品”及“香港公司”的定义,CEPA规定,内地方面将采取相当宽松的态度来处理。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举措,毫无疑问将为香港企业抢滩内地市场打开机会大门,是在为香港民众打气,力推香港早日走出经济困局。

  1997年突然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港英时代积累的巨大经济泡沫迎风而溃,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即不幸跌入经济急骤下滑的困境。香港由此进入痛苦的经济转型期。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这种转型的阵痛竟整整持续6年至今,通货紧缩、失业高企、赤字高攀、市民财富缩水,而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更令香港“雪上加霜”。

  对比一下新加坡、韩国迅速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事实,可以找到香港人在心态上的弱点。在经济界人士看来,对付金融危机的药方无外乎两个:降低汇率,或者降低工资,以削减营商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新、韩两国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基本上采取了两手并用的策略,并很快取得成功。

  而在香港特区,改变汇率被认为长期成本太高,便只有削减工资一途,但这项政策却遭遇到公务员阶层的极力抵制。房地产价格因为维护银行稳定的需要,也很难再降。这样,港府试图降低营商成本的政策一直难以落地。

  与此同时,少数人的怨天尤人、争吵攻讦乃至人身攻击,造成香港社会内部的虚耗。

  香港政协委员刘诗昆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香港的困难在某种意义上说,被一些在地产业中栽了跟头的昔日大亨们夸大了。一些人靠投机地产发家,在危机后一直很难务实地面对困难,盲目期待坐地收金的好日子再回来,结果反而日益失落。

  这些都抑制了香港应有的自我救助能力,以至今日中央政府不得不出力助推。

  “气可鼓不可泄”,刘诗昆说:“今天香港的振兴确需中央政府的支持,但说到底,港人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学会自救。”

  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温家宝总理以此古语勉励香港人进行重新“艰苦创业”。他并引述邓小平的话说:“英国人统治时期的繁荣,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自己创造,香港人能够治理好香港。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香港的许多优势仍在。完备的法制,有利的区位优势,世界上最好的机场,良好的港口,许多优秀的管理人才,这些至今都没有“缩水”。

  此外,香港仍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直到目前香港没有一笔内债和外债,其居民储蓄率甚至超过1997年。虽然多数置业人士遭遇地产亏损,但他们中真正破产的很少,多数人都还付得起银行按揭,整体而言,香港人还是比东南亚多数国家的人们要富得多。

  虽然赢利空间缩小了,但香港的金融和银行体系仍然维持良性运转状态,没有一家银行因为金融危机而倒闭。

  需要强调的还有香港人的勤奋精神。包括绝大多数年轻人在内的香港人对工作有着狂热的热情,加班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街头餐饮店大都有通宵营业的传统。

  “SARS疫症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这就是香港与内地荣辱与共,唇齿相依。”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日前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如此表示。

  据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介绍,应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请求,中央政府于2002年初正式启动CEPA的磋商,甚至SARS爆发期间,此项磋商都没有中断。双方代表借助视像电话会议加紧工作,最终达成这项安排。

  香港文汇报引述一位未具名经济学家的分析认为,内地与香港CEPA的签订,将是中国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此前,温家宝在演讲中也向香港商界承诺,内地与东盟国家签署的2010年自由贸易协议内容,以及未来可能增加的任何优惠条款,都将适用于与香港的经贸关系。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香港经济转型的核心就在于,明确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使两地经济从天然经济联系走向理性交融。

  而就在内地与香港的CEPA落实之际,内地与澳门的CEPA谈判也于6月下旬在北京启动。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这项磋商有望在年底拿出文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第24期,作者:胡奎,原题:《香港的新起点》)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中国新闻周刊专访卢武铉:清明的政治是时代精神 (2003-07-07 09:07:09)
          中国新闻周刊透析中印关系:怎样的“亚洲世纪” (2003-07-04 14:36:47)
          中国《新闻周刊》随笔两则:职场即情场 美女生存 (2003-07-03 13:54:07)
          中国新闻周刊:矿竭城衰 中国要拯救50座贫血城市 (2003-07-02 12:17:17)
          中国《新闻周刊》:麦德龙携理念“固执”北上 (2003-07-01 17:04:54)
          中国《新闻周刊》:印度主流并不把中国当敌手 (2003-07-01 11:04:15)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民间事务触动中国外交改革 (2003-07-01 10:41:41)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上海5000亿国资冲动悬疑 (2003-06-30 11:22:41)
          借CEPA推动旅游 粤港澳旅游高层齐聚深圳谋协作 (2003-07-08 09:26:32)
          唐英年:CEPA的效用不能一蹴而就 毋寄望赚快钱 (2003-07-06 09:29:21)
          学者:大陆与港签CEPA促两岸建新经济合作机制 (2003-07-05 08:53:03)
          董辅礽:CEPA让香港抓紧机遇 重新定位竞争优势 (2003-07-04 09:48:42)
          官员称CEPA可提升大珠三角概念和整体竞争力 (2003-07-04 08:52:32)
          梁锦松表示CEPA为香港提供“一马当先”优势 (2003-07-03 13:50:05)
相关专题:温家宝莅港参加回归六周年纪念活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