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挖掘不是破坏文物 媒体吁考古不要成毁尸灭迹

2003年07月07日 17:03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系电话:68994602)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多古迹的挖掘工作实际上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

  本刊记者/陈静

  一年前在连云港发掘出的一具女尸,最近成为众多考古迷津津乐道的谈资。她是继长沙马王堆、湖北荆州之后在中国发现的第三具湿尸,同时也是长江以北的第一具湿尸,其研究价值可想而知。

  6月7日,这个名叫“凌惠平”的西汉女子被解剖。

  “凌惠平”VS“诺弗雷托托”

  需要指出的是,湿尸与木乃伊不同——“湿尸”,顾名思义是浸泡在棺液中,外形完整,内脏俱全,肌体丰满,四肢关节尚能活动;解剖时,肌肉组织层次分明,血管神经完好无损;镜检下组织结构保存也较良好,在某些组织中甚至还能找到细胞结构。

  因此,从古尸的器官水平、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衡量,湿尸自身的保存情况都要好于木乃伊。

  湿尸所能提供的信息也要远远多于木乃伊。对“凌惠平”尸体的研究,使人们对这个生活在2000年以前的女人有了非常细致的了解:她皮肤新鲜,身长1.58米,年龄在50岁左右;借助于一枚刻着“凌惠平”的青铜印章,考古学家还确定了她的姓名。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曾解剖过马王堆古尸的彭隆祥说,“湿尸的研究价值远远大于木乃伊。”

  几乎和“凌惠平”被解剖同一时间,6月8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出一条令全世界古埃及迷和考古迷瞪目的消息英国和埃及两国的权威考古学家在长达12年的研究之后,断定1898年法国考古队发现的、距今已有近3300年历史的一具埃及普通木乃伊,极有可能就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有权力的绝代美女王后诺弗雷托托。

  然而这两具同样具有极高价值的古尸,今天的命运却大相径庭被初步断定是诺弗雷托托的木乃伊,出土已一个多世纪仍完好无损,考古学家对它长达12年的研究中,没有动其一毫一发;而出土不到一年时间,最近被解剖、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的“凌惠平”,已经体态明显萎缩。

  考古成了破坏

  事实上,与国内其它一些考古发现相比,对“凌惠平”尸体的处理已经不算太马虎。“古尸发掘出来之后,首先对它采取了保存措施,然后进行专家论证,条件成熟之后才进行科学研究。连云港女尸的处理程序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原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人类学专家徐永庆告诉本刊记者,徐应邀参与指导了对“凌惠平”尸体的解剖。

  比马王堆古尸还早200年的荆州古尸就比“凌惠平”不幸,它刚出土时毛发尚存,身体上的静脉和经络清晰可辨,但两年前,尸体已经局部腐烂,皮肤严重老化,完整保存是不可能了;而对这具尸体生前的故事,我们还几乎一无所知。

  假如我们拿西方对图坦卡门的研究跟自己相比,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恐怕会汗颜:借助于X射线等技术,凭借图坦卡门木乃伊骨骼上几处异样伤损,考古学家对图坦卡门生前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性、死因及与此有关的宫廷斗争等等3300年前的情形,都推测出了大概。而至今图坦卡门的木乃伊依然完好如初。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的陈淳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懂得文物的价值,在研究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动手处理古尸等文物,就是对文物的一种损毁行为。陈淳认为,中国的很多考古行动都属于这种情况。

  学会知难而退

  陈淳在加拿大读的博士学位,他把中国传统考古学理念跟国外比较,寻找其中的差距——制度缺陷也许是最重要的。

  “地方发现的文物,所有权和研究权都归地方文物管理委员会,非本地专家无权干涉。而很多地方‘专家’根本不具备研究能力,又没有保存技术,很多文物都被他们糟践掉了。”陈淳说。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罗学港教授也把古尸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制度上的原因。他认为,重复性投资太多也是主要的原因。“全国各处所发现的古尸,从来都是各自研究。”

  1985年,泰坦尼克的残骸在海底终于被发现,但由于自认技术不成熟,研究者选择了离开,将这个秘密保留到技术足够完善时再处理。

  可见,研究必然要做,但研究的时机却是可以选择的。面对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不够成熟,退而求其次应是最好的选择。正如徐永庆所说,第一步我们应该先学会保存,第二步才是研究。

  当然,不可否认事情总是相对的。彭隆祥教授的看法颇具代表性,“任何的解剖活动都是既有破坏,又有建设。技术的完善总是相对的,即便知道存在着破坏,仍然要进行解剖。”

  只不过,古尸资源是有限的,而科学的发展毫无疑问会帮我们解开古尸身上更多的谜团。在没有足够先进技术的前提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冒险为之,还是学会知难而退,把古尸保存好,等待科学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下一个机遇?

  理智的人总是倾向于后者。

  湿尸的保存要素

  湿尸之所以能保存千年,主要是深埋、密封和棺液抑菌杀菌防腐的结果。深达十米的墓坑,逐层夯结的填土,封闭严密的棺椁,使古尸长期处在缺氧和恒温的稳定环境中。内棺十万毫升含有硫化汞等成分的棺液,具有抑菌和力的作用,更是古尸得以保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经发掘,古尸必须保存于密封、恒温、无菌的环境中。为了使古尸能够长时间保护,存放室应该是封闭的(有门无窗)。室内温度保持在10度以内,且温度变化范围在正负2摄氏度之内。因而应配有空调及排风设备,使用防紫外线光源,平时遮光保存。目前,我国替代棺液浸泡古尸的,是以福尔马林作为固定液,同时加入多种药物配制成混合防腐液,以求达到防腐、灭细菌和霉菌、软化、保持颜色不变等效果。


 
编辑:宋方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