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人民网:肉麻当有趣,赵本山要领什么风骚?

2003年07月07日 10:39

  近年来,商家为了赚钱总是别出心裁,花样翻新。但有的看似稀奇,其实令人肉麻之至。据《都市消费报》报道,乌鲁木齐一家舞吧,模拟30年代上海滩生活场景,让工作人员扮成汉奸,着长布衫,挂盒子炮,见了客人点头哈腰,连呼“老爷好,欢迎光临30年代上海滩!”“小姐好,欢迎光临30年代上海滩!”“太太好,欢迎光临30年代上海滩!”......几幅旧时风尘女子肖像外,还用麻袋和铁丝网做了布置,甚至还有座简易哨楼。几个“国民党兵”不时趴在沙包上,一副像是发现了“敌人”的样子,旋即端起手里的机关枪,作瞄准状。又据《信息时报》报道,去年底广州一酒楼也曾推出了汉奸招揽顾客,在当地引起众人反感。

  一般的,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时总是避免不了归结到商家利欲熏心而不顾及社会影响上。其实,在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理念早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今天,这一现象已经很复杂、很耐人寻味了。如果说在现实当中,一两个地方、一两家企业搞出了如此肉麻的文化算不上奇怪的话,那么在文艺作品中也“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这种肉麻文化推而广之,可就要祸国殃民了。在这方面,赵本山可谓一马当先,在他自己导演自己主演的电视剧《刘老根(二)》中,推出了“小八路站岗”和“高老忠敲钟”。每当重要客人来到,“小八路”便高喊“有情况唉......”,《地道战》中的那个“高老忠”随即敲响铁钟。

  当然,赵本山的创意不会让人感觉十分肉麻。不过,仔细地玩味起来,也觉得不舒服、不好受。生活在太平盛世下的我们,怎么能忍心“革命先辈”为我们的大吃二喝、灯红酒绿来站岗放哨和敲钟呢?

  赵本山是家喻户晓的“文化人”,对当代的人们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人们喜欢看。可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吸收,即便是把“汉奸”招客升华成“小八路站岗”、“高老忠敲钟”,可那文化的意义又何在呢?是在倡导世人为了赚钱不惜亵渎先人,还是告诉世人不要崇拜“汉奸”而要记住革命先辈?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精神文明的一个内容。有了赵本山的引领风骚,肉麻文化不时地从身边冒出来,也就不足为怪了。而他亲手培育的“龙泉山庄”,无论位于辽宁丹东的还是位于铁岭的,当地人又如何“青出于蓝胜于蓝”,就更不难想象了。

  行文到此,我们不能不说赵本山以《刘老根(二)》再一次赢得眼球之外,还不知不觉地引领了肉麻文化进一步风靡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已经成名的赵本山,即使把门关起来再学习几年历史、政治、文学等知识而不急于推出新作,也是观众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实践反复地告诉我们,肉麻文化也是文化垃圾,必将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但愿赵本山的创作不是走进了“死胡同”。只要他不忘记人民,依然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民依然会喜欢他的精神食粮。不知道,已经被捧为“东方笑神”和各种“形象大使”的他,是否有这个冷静和觉悟?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海波


 
编辑:王艳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