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资本逐步回流 中国外汇管理改革有望“提速”

2003年07月02日 13:10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望"提速",外汇管理政策措施有可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我们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国际清算银行第73届年会上发言时表示,以往中国在资本项目管制下仍有不少资本外流,现在这一趋势已发生变化,部分资本逐步回流,对中国的资本账户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中国将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继续保持人民币稳定。

  其次,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日前召开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扩大会议上,外汇局局长郭树清表示,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的10年来,外汇收支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

  周小川发言中的"新的挑战"、"新的形势",可以泛指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外汇管理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而郭树清讲话中的"新的起点",可以理解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两种表述都很耐人寻味。

  正如郭树清所说的那样,近十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1993年底国家外汇储备只有212亿美元,到2002年底已达到2864亿美元。这是最直观、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数字。

  不久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也显示,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增长。

  而根据央行公布的200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形势依然总体良好。银行结售汇保持顺差。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3160亿元,比上年末又增加296亿美元。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顺差,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国际收支总体状况是良好的。

  从国际收支整体状况看,顺差或逆差都属于国际收支失衡状态,影响着一国的经济运行、资源配置、资金运用乃至经济伙伴国的相关政策。当前的顺差体现了我国经济竞争力提高、对外资吸引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但其隐含的负面因素也同样值得关注。

  有专家指出,当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对国内资金的利用可能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则更会对一国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此外,长期的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因此,对长期大额顺差的情况,作为货币管理当局,是必须密切关注的,必须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其成因、性质、资金来源及用途,评估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这或许就是周小川行长所谓的"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吧。

  在新的形势下要达到维护国际收支平衡,除了要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外,在外汇管理上也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当前良好的外汇收支形势为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外汇管理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在这次外汇局党组扩大会议上,郭树清局长表示,外汇管理部门要正确把握形势和任务,勇于探索,善于实践,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这就是外汇局在其网站上刊登外汇局党组扩大会议消息时,使用的标题是"把握形势锐意改革迎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阶段"。无论是"新阶段"还是"新的起点",应该都有某种预示的意味。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坚


 
编辑:刘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