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三十日电 (玉树)中国非典疫苗研制已取得关键性进展,但专家建言,疫苗安全传递问题亦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完善免疫冷链物资储备。
专家指出,疫苗作为特殊产品,其安全性比药物更严,都需“冷链”运转,再加上正确地实施接种,才能得到可靠的免疫效果。《全国计划免疫冷链系统管理办法》规定各地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冷链装备、更新和维修、不断完善和改进冷链系统,保证冷链正常运转。
钟南山院士近期也呼吁国家专设部门负责毒株、灭活疫苗的迅速、安全传递到位。
据了解,目前中国国内冷链产品的开发生产并不平衡,偏重储藏、销售环节的产品较多,而冷藏运输仍是薄弱环节,不少还沿用落后的运送方式,既延长了在途时间,又增加了污染环节,与国外比较尚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小型冷冻冷藏设备大都配用结构陈旧、性能落后。
无电降温保冷技术产商--北京华夏通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商立军提请政府相关部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他说,冷链建设跟不上,“麻烦就大了”。
据悉,该公司新近推出的将军牌新型防疫冷藏箱即着力于疫苗冷链系统的终端环节,软体储能袋不同配置可相应达到八摄氏度以下二十四小时以及四十八小时的安全冷藏效果,业已引起医疗系统关注。
据分析,中国十三亿人口中,九亿生活在农村,疫苗市场激活了,但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农村,因此,便携、低成本、安全的保冷传递设备需求即此孕育了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北京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一位专家评估,目前国内计划外免疫的市场份额在二十亿元左右,而且增长迅猛。全国疫苗市场年需求将呈几何级增长,达到百分之十五,远远高于全球百分之十的平均增长水平。最现成的例子是,“非典”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市场上的疫苗需求在短短两个月内几乎增长了十倍。面对潜力巨大的疫苗市场,中外医药企业跃跃欲试,都希望抢占先机。迅速发展的免疫工业派生的巨大的安全传递需求,可想而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