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级提上日程
2000年,天津16岁少女李洁因观看恐怖片《人蛇大战》碟片,噩梦缠身,发高烧,被父母送进了医院。
北京某小学生因观看进口大片吓得当场尿了裤子。
某中学组织该校初一年级的学生观看进口大片《神秘拼图》。一位13岁的女孩观影后,饭不思,寝不安,半夜从睡梦中惊醒,大喊:“杀人啦!”据这个女孩说,在电影院里就有同学吓得直哭,还有人当场呕吐不止。
一位教授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不久前我去看《周渔的火车》,由于不分级,很多家长事先并不知道电影的内容,就带着孩子去看,坐在我前面的是一对父子。一到情爱场面,爸爸就会让孩子闭眼,那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时不时就会问,“爸爸,我可以睁开眼睛了吗?”结果,一场电影下来,那孩子至少问了五六次。
国内放映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有关管理部门曾收到一个母亲的投诉,说过于残暴的场面把孩子吓坏了,要知道该片在美国可是R级,如果国内有分级制并把这部片子定在相应的一个级别上,那么对于这个母亲的投诉,唯一的回答就是:谁让你带孩子去看的呢?
由于我国尚未实行电影分级制度,上述这样的尴尬场面可谓不胜枚举。没有分级的电影,因为没有被贴上明确的标签,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很难一下子识别出是否适合孩子观看。
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知名编剧王兴东向大会提交了一份题为《实施“儿童不宜”审定标准,电影产品分级制势在必行》的提案,呼吁有关方面尽早制订和实施电影产品分级制法规。这份提案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受到电影主管部门的重视。日前,广电总局就王兴东的提案作出了正式的书面答复:对于如何建立电影分级制度和审查的具体操作办法以及分级之后如何规范管理等问题,电影局正在进行广泛调研和认真论证,并将向全国妇联、团中央、中国影协等征求意见,力争尽快制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国家广电总局有关人士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在王兴东提案之前,我国电影分级的设想和研究就已经开始。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电影市场的有关政策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因此,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影分级制的计划也应提上日程。他强调,制订电影分级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观众,促进电影业的发展,而绝不是将各类电影照单全收。
形形色色的电影分级
目前世界上电影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明确的电影分级制度。其分级形式各异,但实质内容大同小异。
美国的MPAA,即“美国电影协会”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家庭录像(home 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制定的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如下:
G级(GENERAL AUDIENCES):普通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普通级,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人产生不适感,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13岁以下儿童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R级(RESTRICTED):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人陪伴才能观看。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或者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可见,电影分级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时候,在商业利益面前,电影分级制度也会显得无能为力。很多片商不顾电影分级制度,一味向青少年观众推销暴力、色情电影。“艺术无禁忌”,但是艺术的界限又在哪里?引起争议的也有很多。例如《比利·艾利略》是一部艺术水平很高的影片,讲述一个很有芭蕾舞天赋的11岁男孩的故事。但MPAA给它的评级是R级,而不是PC-13级。可见当影片介于敏感的R级和PG-13级的时候,片子本身的艺术性也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英国,电影分为6级,即“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PG”级,家长指导级;“12”级,适合12岁以上的人观看;“15”级,适合15岁以上的人观看;“18”级,适合18岁以上的人观看。
我国香港地区的电影分为三级,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第ⅡA级属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与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不能停留在“少儿不宜”层面
我国虽然还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度,但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电影院里放映的影片都是老少咸宜的。事实上,我国近些年引进的很多大片在国外也并不都是普通级的,像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廊桥遗梦》、《神秘拼图》等等都是辅导级的电影,也就是由于有暴力、血腥、情爱等镜头,所以观看这类影片的未成年人需要在家长同意或辅导下才能走进电影院,而且必须年满13岁,换句话说,13岁以下的儿童是不适合观看的。可是类似这样的电影在国内上演却没有任何限制。
青年导演王齐谈到,我国的电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由国家统一规划的,每年召开一到两次的题材规划会,来决定一年里要拍摄的影片数量和题材范围。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都有规定的任务,因此以前根本就不需要分级。现在情况有了改变,如果说要分级,那么就要有一个标准,我们以什么标准来给电影分级?比如说,接吻的镜头长度有多长的时候能够被接受?还有,演员在诠释情感的时候,到底能表演到什么深度?在没有分级制度之前,导演心中没有清晰的框架。新片《周渔的火车》中有一段达8分钟的激情戏,在送审过程中,谁也不敢打包票它会一次通过,但事实上它不仅一次通过了,而且后来导演还补拍了一些激情段落,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导演在拍片之前都非常明确一些特别场景的界限。如果有了电影分级制度的出台,导演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但不太可能会达到想拍什么就能拍什么的地步,不可能出现像好莱坞拍摄性爱场面的镜头那样,会具体到可以拍到什么部位、什么样的部位可以看到、什么样的部位不能看到。
在国外,分级的标准中有非常细致的划分,例如表现得怎样算是血腥,什么程度算是在艺术范围,伤口充满整个画面的1/2、或是1/4,都有标准。因为好莱坞的影片是为院线做的,它们会把制作完成的影片分为几级,分别在主流院线、文艺院线、先锋院线以及专门播映限制级影片的院线发行,国外的这些分级可以说是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而我国电影市场上的分级只不过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在主流电影中做分级。说到底,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先闭上眼睛。不要总因为要顾及到所有人的接受能力,而这个不能拍那个不能拍。
也有许多人提出电影不必分级,因为我们国家有“少儿不宜”这个标准,照这个标准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这个标准不但没有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相反还起到了“欲擒故纵”的效果。国内第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应该是《寡妇村》。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少儿不宜”的负面作用就显示出来了。一方面,大家都滥用“少儿不宜”作为招揽观众的牌子,“少儿不宜”不再是内容的标尺,倒成为了广告招牌。到最后,很多本来很大众化的影片也要标注“少儿不宜”,使得观众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另一方面,一批人单纯地追求“少儿不宜”,在影片中生硬地穿插一些情爱场景。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些负面作用,就从根本上否认电影分级制度。
“‘少儿不宜’算哪个级别?多大算少儿?10岁算,17岁还算吗?要分级就要分得细,否则电影分级分来分去,没有意义。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哪个级别的电影好卖,所有的电影就挤到那个级别上去。就像大家都要到电影院里看‘少儿不宜’,看来看去,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宜’的。”一位外企职员表示,要分级就要认真分,像美国电影,让人很清楚,名副其实。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认为,中国现在许多很流行的影片其实都属于辅导级。《谁说我不在乎》里面就有很多黄色隐喻,很不适合放在暑期档放映,但是我们还是这样做了。《英雄》里面也充斥着暴力、杀戮,也是辅导级。同属辅导级的还有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因为里面有脏话、暴力;《周渔的火车》也一样,因为里面有情爱场面。但绝不是说,除了卡通片,青少年就没有什么适合观看的影片了。像冯小刚的许多影片还是属于普通级的,虽然里面可能也有一些调侃的黄色段子,但那是需要成人读解的,孩子在观影过程中还反应不过来。
无论是赞成电影分级的人,还是反对电影分级的人,都认为如果要分级,就需要一个硬性的明确的标准,绝对不能搞模模糊糊的“少儿不宜”。
意在更好地保护观众
电影分级制是多数电影创作者最迫切的要求,电影界许多知名人士都先后对王兴东的提案给予支持。他们认为,只有建立电影分级制,才能保护电影艺术家的自由创作权。王兴东说:“艺术生产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艺术家的自由创作权必须是法律赋予的。由于没有分级制,艺术家在创作中没有客观、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不知道什么是能表现的,什么是不能表现的。一些影片出来后又被‘莫名其妙’地封杀,创作权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对于所谓“三级片”的说法,王兴东说,他说的“三级”意思是,可以将中国的影视创作分为三个级别,一种是普通级影片,这种影片大家都可以看;一种是一般限制级,15岁以下的孩子不准看;还有一种就是严格限制级,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都不准看。他还解释说,自己所称的这个“三级”只是三个级别,不是涉嫌色情的那种“三级”,在法国,包含色情内容的影片就是被分为一、二、三3个级别的,通常所说的“三级片”就是指这种片子,同自己的“三个级别”完全不同。王兴东称,分成这三个级别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经验表达的一种看法,至于最后如何立法,还是要由立法部门说了算。
可以预料,有了这样的分级制,国产电影的创作空间将得到大大拓展,包括裸体和暴力这些长期被国内电影界“纠缠不清”又常常无法涉及的题材和情节,都可以在分级制的规范下合法、正当地登上银幕。
一位长期从事文艺批评的先生认为:“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总有人习惯用观众‘闭眼’的次数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按照这个标准,只有那些老少咸宜的电影才算得上是好电影,比如冯小刚导演的那些贺岁片。过去有一个相声,是著名相声演员马季说的,其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叫‘乡亲们,闭眼吧’,为什么‘闭眼’?因为农民脸皮薄,见不得电影中的那些个卿卿我我,搂搂抱抱。那个相声说了有20年了吧?现在我们评论电影还是要看它是不是会让一部分人闭眼,只要有人‘闭眼’,就会遭到非议。可是,什么电影能让所有人都‘睁眼’呢?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对事物的理解力以及对艺术的欣赏力是不同的。所以我赞成电影分级,在你进电影院之前就清楚这是不是一部让你‘闭眼’的电影。电影分级,就是让一部分人先闭上眼睛。”
也有很多人担心,实行电影分级制度是否会为三级片顺利开拍亮绿灯。实际上电影分级绝不是为了“三级片”的出场。电影分级主要是依据色情的暴露方式、暴力的暴露方式以及脏话和粗话的出现程度,由电影审查委员会来分级。即便分级,电影作品还是要符合主流道德标准,不能逾越社会道德底线。电影分级的标准应该由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和电影工作者,经过对中国社会的研究,根据人文伦理和电影自身的要求,参照世界各国的分级标准而共同制定。最终的电影分级标准肯定是不能对社会主流道德观念起颠覆作用的。至于影片中对性的表述也是要在故事情节许可的范围内,参照大众对性的承受程度。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