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3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王珏近日撰文指出,当前,中国国企改革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一、国企改革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改革远没有到位
虽然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认识在逐步深化,但观念转变太慢往往成为改革的掣肘因素;虽然国有经济不再被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形式,但却缺乏对国有经济更准确、更科学的定位;虽然改革由调整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转向产权改革和制度创新,但还很不彻底;虽然由局部的、微观的、分散进行的改革,转向全面的、宏观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结合的改革,但还远没有到位。归结起来,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障碍在于认识和观念,阻力来自利益格局调整,核心仍是深化产权改革,关键需要政府积极有为。
二、对国有经济的性质和定位还不很明确
阻碍国企改革的因素首先在于认识和观念上的差异和局限。认识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对国有经济的性质、作用和定位还是不很明确。由于不清楚国有企业改革怎样才是到位的、彻底的,惯性思维和传统的观念成为挥之不去的干扰因素。现在改革中讲“私有化”的少了,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的却多了。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属于腐败原因造成的,有的则属于市场原因造成的。前者和改革没有必然的联系,后者严格说是市场资源配置和流动的形式,不是真正的“流失”。过分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其实是对国有经济的数量太敏感,从深层次看是对国有经济定位发生偏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准确恰当的定位应当是:国有经济只能、并且必须在市场经济的特殊领域存在和发展,在这些领域发挥特殊的或者说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而不是一般形式和普遍形式。从存在领域看,主要在安全性、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领域。从功能看,主要是解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为宏观调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等问题。从作用看,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创造有序竞争的经济环境,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确保经济安全,维护经济和社会长远利益等。国有经济只要在以上领域内解决好这些基本问题,就是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增加了国企改革的摩擦和阻力,改革利益主体的模糊使改革缺乏持久深厚的动力源泉
利益方面,由于改革受新旧既得利益者的影响甚至左右,又始终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的有力推动,因此表现得步履维艰乃至摇摆反复。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既得利益者对改革的影响和障碍,表现最明显的是,赢利性行业的国有企业该退不退,行政垄断性行业该破不破,公共产品和服务生产领域该发展没有发展。前两个行业有利可图,为了局部的和眼前的利益,既得利益者不顾阻碍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整体布局,不惜破坏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后一个领域虽然关系到长远利益,但是缺乏参与和投入的激励。既得利益者急功近利和维护局部利益的行为,是阻滞改革进程和纠偏改革方向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是改革利益主体不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本来应当首先明确劳动者和经营者是改革的利益主体,从而获得最深厚的改革动力源泉。因为不管国家利益还是集体利益,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利益;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劳动者的富裕和全面发展。改革的根本目标决定了改革的具体环节中必须突出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把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并从中得到实惠。
四、国企改革核心还在产权,其重点在于调整所有制结构、深化股份制改革、重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三个方面
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现在产权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深化:一是结构性改革和调整,主要是所有制结构改革和调整。我曾经提出所有制结构调整总的态势是“国退民进”,主要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错位”的问题。二是财产组织层面需要深化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革,尤其是股份制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组织形式,但是深层次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处理好,主要是产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份应有的权利受限制,作为股份制企业核心的权利制衡机制没有真正建立,等等。结果既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效率,也在宏观上造成了股市的扭曲。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还得继续朝着产权多元化和产权主体人格化的方向进行,不能“一股独大”,不能股权不平等、流动受限制,也不能使财产主体出现“虚拟”或“错位”,不能人为地形成“多头主体”。三是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改革。现在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倾向有:第一,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要在国有企业“归位”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进行,至少要结合推进。第二,国有资产监管重点是行使出资人权利,不是控制企业;是主要用经济手段按市场规则监管,而不是沿袭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监管。第三,就监管和运营国有资产的目的而言,保值和增值虽然也是重要的,但作为市场经济特殊形式和承担特殊功能的国有经济,毕竟还有着眼于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安全、社会公益及长远利益等目标,过分与民争利只怕会使经济总的“蛋糕”变小,弊大利小。
五、扭转目前国企改革缓慢和被动局面的关键还要靠政府积极有为
国有企业改革最后涉及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政府在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扭转目前国企改革被动局面主要还靠政府。在认识和观念上,政府要大胆更新,对国有制和国有经济定位的认识上要突破陈规,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与时俱进。(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著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