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ARJ21点燃希望之火 媒体记叙上海20年飞机梦

2003年06月11日 10:21

  中新网6月11日电 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的整体方案本月在上海完工。《解放日报》今天载文追溯了20年来上海的飞机梦。转载如下:

  20年来,上海制造民用飞机的路,走得曲折坎坷:1985年,上海一举拿下35架麦道公司MD—82飞机的代工合同,开始了中国制造干线飞机的历史,翱翔天空的辉煌与荣耀,曾环绕着上海……

  1997年,原本计划生产20架麦道MD—90的项目,在生产了2架之后,中途“夭折”。这一突变,如同重重一击,使上海乃至中国批量生产民用整机之路被迫中断,上海航空工业陷入低谷……

  如今,新的希望之火开始点燃,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的整体方案本月在上海完工。在这个全国飞机制造项目中,上海将负责总装和平尾等部件生产,ARJ21今年底将开工制造,2005年首飞试航。

  上海又要造飞机了!风风雨雨之后,上海人又看到了飞机制造业的曙光。

  梦回辉煌日子

  辉煌,如同昨天。“从1979年开始,我们就在与麦道公司谈判。”一位当时MD-82项目组成员回忆说,在七八十年代,中国生产MD-82这样有150个座位的飞机,确实有点不可想象!但通过将近5年的谈判、沟通,双方都看到了美妙前景。

  “让上海来组装MD-82飞机,麦道有自己的算盘。当时麦道作为世界飞机巨头之一,在中国却举步维艰。当时的几大航空公司,几乎都在购买波音的机型,让麦道插不进脚。而要在中国市场突破,麦道想到了合作!把麦道飞机放到上海来组装,能够贴近中国的客户,从而打开市场。”

  当时的上海航空公司,也希望通过与国际巨头们的合作,培育自己的生产和技术力量,为往后的飞机之路奠定基础。

  1985年4月13日,在锦江小礼堂,美国麦道公司与上海航空工业公司签下协议,由麦道公司转让技术,供上海在购买配套件基础上生产MD-82飞机,5年内生产25-40架,全部供给国内民航公司使用。

  MD-82项目让上海航空工业火了起来。场中路的上海飞机厂一时成为瞩目的焦点,厂房里常常是2-3架MD-82飞机同时装配。第一架MD-82飞机在1987年7月交付沈阳民航局使用。之后,上海共生产35架飞机,其中30架交付北航、东航使用,5架返销美国环球航空公司。

  这批MD-82如今还在国内外130多条航线上飞行。截至2002年8月,已累计飞行93万小时,57万次起落。

  梦断MD-90

  1995年,中国开始与麦道进一步牵手,生产MD-90飞机。原本,这一次计划面向更远的未来。

  与MD-82不同,MD-90几乎所有部件都在中国生产。上飞、沈飞、成飞、西飞等通力合作,代工不同的零部件,由上海负责总装,机体的国产化率达到70%,计划生产20架。

  “当时,大家都在设想,如果20架MD-90顺利生产的话,到今天,或许上海的飞机总装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一位上飞员工回忆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12月,波音公司“吃”下了麦道公司,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上飞感到了MD-90项目前途叵测。

  1997年夏天,波音总部正式向中国发文,表示考虑到MD-90与波音原有737的一个机种相近,故停止MD-90在全球生产,这对上海航空工业是当头一棒。搭建起的生产线失去了作用,原本20架的生产计划,仅仅完成了两架。

  麦道公司的突然变故,让两架造好的麦道飞机“出嫁”都遇到了大麻烦。考虑到MD-90系列已停止生产、买主没有相应的维修技术等原因,两架飞机“养在深闺”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00年9月才交付北方航空公司。

  MD-90项目的中断让上海航空工业走入低谷。1997年之后,上飞许多车间被迫转厂。“原本是要借助MD-90走上新台阶,没想到却遭遇意外而掉入低谷!”许多上航职工对此感慨万千。

  ARJ21,重拾梦想

  希望重新点燃,这次不是依靠波音或者空客,而是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

  经过重重挫折之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痛下决心,寻找民航工业的新突破口。实力,我们不如波音、空客;干线飞机,我们一时难以驾御。深思熟虑之后,中航决定自行设计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支线飞机———ARJ21。

  支线飞机通常指座位数在50到110座左右、飞行距离在600到1200公里的小型客机。随着旅游业升温,短途航线成为新热点;干线大客机上座率低,也让民航公司认识到,未来的航线结构,必须以中心城市“轴心辐射”的设置为主,开辟大量的支线航班。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中国需补充支线客机571架。

  2000年11月,中航商用飞机公司在上海挂牌,全面负责ARJ21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一次,在生产上同样是全国大合作,上飞、西飞、沈飞、成飞共同合作,其中上海将负责生产平尾、负责飞机总装和整个生产的管理控制。按计划,整个ARJ21的“一揽子”整体设计方案将在本月底出炉,几大企业计划今年12月20日同时开工,首架ARJ21在2005年左右总装,2005年底首飞试航,2007年交付。

  众望之下,ARJ21尽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据中航商用公司介绍,与国外同类支线飞机相比,

  ARJ21设计以格尔木机场和建设中的九寨黄龙机场作为设计临界条件,这样的标准远高于国外飞机所选用的美国丹佛机场条件,因而ARJ21飞机能很好适应西部的高原环境,无需像进口支线飞机那样,在高原夏日只有减载才能飞行。

  ARJ21有着特别的宽机身,客舱宽度3.143米,比目前世界上常见的CRJ700、ERJ-170等支线飞机要宽0.4米左右;ARJ21内座椅宽度比干线飞机———波音737还要宽,能充分缓解目前乘客对支线飞机舱内空间过于紧凑的抱怨。

  ARJ21主要配套件将面向全球著名供应商招标,包括发动机、航电系统。上飞有关人士说,“此次各类零部件是由我们来选择,谁能适应

  ARJ21的设计要求,成本低,就采用谁的部件。”

  据悉,通用电气发动机已在ARJ21的发动机招标中夺标。

  采用全球采购,打造自身特色,ARJ21正重新让上海飞机制造业看到希望。两年后,又将有一架一架的沪产飞机,在这里起飞……

  相关资料ARJ21飞机基本技术指标

  基本型加长型全机长31.736米35.114米

  全机高8.796米8.813米

  客舱宽度3.143米

  基本型加长型

  客舱高度2.058米最大商载8280公斤10589公斤

  客座数72或79座92或99座(丁波)


 
编辑:张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