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电信业》:“5·17”见证“小灵通”之变

2003年06月10日 16:00

  中新网6月10日电 5·17是世界电信日,也是见证日——见证“小灵通”在北京、上海同时放号的日子。最新一期《中国电信业》杂志载文称,不过是一项业务的“小灵通”无疑使本已复杂的中国电信市场充满了更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文章指出,京沪放号意味着被业界戏称为"农村包围城市"、"挟天子以令诸侯"和"落后技术"的小灵通,被南北两大固网电信公司看成新增点而孜孜以求的小灵通,被两大移动通信公司视作"杀手锏"、"程咬金"的小灵通,终于不再躲躲闪闪、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从幕后走到台前,施"阳谋"而非"阴谋"了。

  这更意味着,不过是一项电信业务的"小灵通"已搅乱了中国电信市场的"方寸"——各运营商在资源、资本、战略合作伙伴和产业链上将开始混战。市场运作、政策资源将作重新调整。而所有的这些"重新调整"在市场层面都集中体现在互联互通、3G牌照和资费大战上。

  当小灵通片片蚕食移动市场时

  “广东五市突破15万户,广州超过4万。"5月12日,广东电信向媒体公布了小灵通的最新用户数。据悉,小灵通用户以每天5000户的数字递增。广州电信历史上日放号4000户的记录竟是被小灵通轻易打破的。

  疯长的小灵通在山东也表现不俗:总数达到100多万户,仅济南就有20万用户,而且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对此,山东联通市场人士颇多微词:由于小灵通分流的主要是较为低端的手机用户,很多联通的手机用户往往随身携带一个小灵通,一旦来电就用小灵通回复,无形中将许多本来应该属于联通的话费截流到了通信公司的腰包。

  据中国电信管理层透露,仅2003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小灵通用户就增长了60万户。

  面对电信方面小灵通的咄咄之势,一直不太把其当回事儿、一直保持沉默、一直不愿视其为对手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终于有些坐不住了:做足资费文章,产品全线降价。广东移动甚至还抛出了类似于“游子归家”的“随身听”业务。即移动手机用户设置该项业务之后,其他移动用户拨打“随身听”用户的固定电话、小灵通或联通手机时,电话将直接转到用户的手机上。

  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降价空间有多大?著名咨询公司摩根士丹利的数字显示:中国移动去年第四季度的每分钟通话收入为0.529人民币,而中国联通为0.41元,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的小灵通则为0.18~0.19元。显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有降价的空间,这两家移动通信公司反击小灵通的能力绰绰。但也显然问题没那么简单,还是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如果中国移动在大范围内推出降价或准单向收费计划,将使整体的ARPU值降低5%~6%,并将降低营业额1.5%~2%。如果这样,股市反应会如何?两年前的那次"单向风波"令中国移动和联通一周之内市值损失过千亿的惨烈场面,至今令人心有余悸。降?还是不降?中国移动有难处但很清醒。

  “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香港HK 0941)净利润达人民币89.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1.8亿元增长9.7%,而用户总数也达到了1.238亿,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公司的领先地位。"当我以同样激动的心情与王晓初总裁一起分享那些辉煌数字的同时,我也分享了他对一个专业公司的专业理解:基业长青来自对事业的专一、专注和专业。从2000年至今,中国移动推出新业务达60项之多,几乎是每月一个新品。从短信到彩信、从移动梦网到动感地带、从IP到CMNET,满足的是人们的花样需求,提供的是各种生活方式,体现的则是中国移动执著的专业精神。中国移动很清楚:当小灵通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廉价移动语音产品纷纷抢占移动的市场份额时,唯有不断创新业务,才可保有发展后劲,才可增强市场对中国移动的持久信心;中国移动还明白:呼声越来越高的单项收费是必须面对的一大现实挑战。它对将移动收入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市场将屏住呼吸静观其变。

  与血统纯粹的中国移动相比,中国联通的处境要难得多。它似乎从诞生的那天起就生存于市场夹缝中,与老对手中国移动厮杀了7年之久,好不容易在中国移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呈现出"蒸蒸日上"之势,然而市场无情,半道上冒出的小灵通使本已有些疲倦的中国联通来不及片刻喘息。左手CDMA网络,右手GSM网络。前有如虎的中国移动,后有似狼的小灵通。中国联通可谓处处"两难"。这使得中国联通一度在市场上、舆论面前以及最关键的资金募集上有些焦头烂额。

  背负座座大山,中国联通咬牙扛着。硬是凭着决心、勇气和智慧创造了CDMA的发展奇迹: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CDMA网络,其用户达1000万户。而中国联通未来的目标是在2年左右的时间进入世界500强,收入超过1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电信运营公司。决心和勇气虽然令人敬佩,业绩和目标虽然令人振奋。但摆在联通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金的捉襟见肘。A股上市、集团大规模举债,这一切的直接动力就是联通资金链的压力。和以逸待劳的中国移动相比,中国联通显然用钱的地方更多,手头也会更紧:不仅要筹措建设CDMA网络的大笔资金,亦要兼顾GSM网络。而争取市场对其的信心显然是中国联通获得资金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小灵通声声紧呼3G牌照时

  眼瞧着“小灵通”大摇大摆步入市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两家移动运营商有点儿“恼羞”但还不至于“成怒”——毕竟小灵通数量再大也不抵他们的四十分之一。

  眼瞧着“小灵通”大摇大摆步入市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家固网运营商有点儿“得意”但还不至于“忘形”——毕竟小灵通对总盘的收入贡献还很小,眼下还无法指望它带动整个收入的提高。

  眼瞧着“小灵通”大摇大摆步入市场,偷着乐的该是专司小灵通产品的吴鹰和他的UT斯达康了,还有以此赚了大钱的中兴、青岛朗讯和京瓷公司了。

  眼瞧着“小灵通”大摇大摆步入市场,最难受也最尴尬无奈的当属政府监管部门了——孩子都两三岁了,有没有那张“准生证”还重要吗?与市场的强大力量相比,缺乏法律有效保障的政府的“三令五申”多少有些苍白乏力。

  而小灵通大方入市的深层意义在于“逼宫”——急呼政府快快发放3G牌照。它更像是中国两大固网运营商打入移动通信业务的一个楔子,为将来的3G未雨绸缪,做好市场和政策的准备。3G牌照呼吁由来已久、3G牌照问题引人注目,但解决3G牌照问题存在两大关键点:政府的态度和市场的作用。

  政府方面,3G牌照发放权一直掌控在信息产业部等政府部门的手心。发多少牌照、发给谁、什么时候发甚至发啥样的牌照一直又是政府控制运营商数量、促进电信改革的重要手段。两大固网公司之所以在"小灵通"上振振有词、在"3G牌照"上孜孜以求主要受之于上届政府的政策鼓舞:刚刚卸任的吴基传部长曾在多种场合表示过,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大格局已定,未来长期的电信改革设想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这四大家展开全业务竞争,铁通、中国卫星凭借各自优势进入竞争领域发展。但本届政府持什么态度?还不清楚。但人们已经注意到,新上任的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至今不曾对类似3G牌照这样的敏感问题作过公开表态。

  市场层面,中国移动市场的饱和数是4亿,我们现在已经拥有2亿用户,是世界第一大市场,剩下的两个亿市场,还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3G资源的开放将为中国创造过万亿的配套产业基地,为国民经济提供1%左右的GDP新增长,而且中国未来五年内的相关产业有望达到50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增长。3G市场之广、利益之大令多少商家垂涎之、神往之。但就目前看来,3G市场仍还是"听得脚步声,不见下楼人",仍还是"纸上富贵"。出人意料的是,3G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受阻,却使得以GPRS、CDMA 1X为代表的2.5G"过渡代"成为电信舞台上的明星。

  要心存志远,更要脚踏实地。3G是未来市场,做积极的准备是必要的,但不失时机地抓住现实市场更重要。关于这一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心如明镜。那么,现实市场在那里?他们的目光一致聚焦在宽带业务上。

  截至2002年底,中国电信集团拥有总数为254万的宽带用户,占据79%的市场份额。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信宽频用户又增加了58万户。宽带互联网业务是目前中国电信的惟一业务亮点。为什么不是疯长着的小灵通?市场人士分析到,近两年虽然高速增长,但其收入贡献只占公司总收入的2%,宽带业务被寄予厚望,不仅带动收入增长,而且为下一代网络和基于VNet互联星空平台的增值服务打下基础。

  与其他已经在资本市场上风声水起的运营商相比,网通集团还处在分拆重组后的磨合过程中,并且这个磨合看来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老电信分拆出的北电信和小网通、吉通目前还是三个不同的利益体,只有建立其资本纽带关系才算真正融合。曾有局外人极其尖锐地指出过,网通之“痛”有三:一是“家庭不和睦”,指通信公司、小网通和吉通的明争暗斗;第二是“兄弟之争”,即网通与电信的竞争问题;第三是上市问题。这些说法也许不很确切,但它可能确实描述了中国网通发展过程中已经碰到或将要面临的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刚刚担纲中国网通总裁的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将带来什么?人们仍将拭目以待。(文/郭小红原载于:《中国电信业》原题:小灵通之变)


 
编辑:张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