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家进口电影发行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近日在京浮出水面。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内正在装修的一座4层红色小楼里,尽管公开招聘的总经理等要职目前尚虚位以待,但该公司主要筹备部门已经开始办公。本月中旬之前,筹备工作计划全部结束,公司将正式挂牌。
华夏公司的诞生,打破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50年来对进口买断影片的垄断和对近10年分账大片的垄断,在中国进口电影发行市场形成了两强并立的新格局。
广电总局电影局宣传发行处处长毛羽认为,华夏公司的成立是在进口影片的源头上形成竞争,有利于电影市场的开放,丰富了节目源。
毛羽说,以前虽然每年都有数十部大片进口,可其中有不少老百姓还没看到就束之高阁,因为中影作为惟一的发行商缺乏竞争,不少大片的宣传做得不够。如今竞争局面形成后,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资源浪费,还可以加快一些进口影片在国内的上市速度。
记者了解到,一部大片从国外引进到国内放映,大约要经过6个过程:引进-中影公司初审-电影局局审-译制厂译制-洗印中文拷贝-发行。这一套程序下来,一般需要两个半月或3个月的时间。
如此之大的时间差,一方面给盗版商提供了无限商机,另一方面也让影院本不丰厚的票房更加捉襟见肘。面对华夏和中影并立所形成的“统一进口,竞争发行”的新格局,观众有理由对大片国内上市的提速充满期待。
同样值得期待的,还有国产影片的发行。电影业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更多的大片会蜂拥而入,外资也将直接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每年国产影片的票房还不到全国总票房的一半,以至于有关部门不得不发文规定全国30条院线必须保证国产影片的档期和票房,否则将减少其放映进口大片的指标。
据华夏公司董事长、原电影局局长刘建中介绍,华夏公司将从7月中下旬开始发行进口买断影片,8月份发行第一部进口分账影片。进口大片的票房收入将按规定的比例上缴国家,以补贴目前亏损的一些国产公益类的影片,如科教片、儿童片等。
另外,从明年开始,两家发行公司获得进口影片的数量将按它们发行国产影片的票房进行分配。也就是说,国产影片发行得越好,竞争到的进口影片名额就越多。
除促进国产影片的发行外,华夏和中影的竞争还将间接促进电影票价特别是大片票价的下调。中影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后,各院线和影院可以在不同的发行公司之中选择低价格的影片放映,这就使得电影票价的下调成为可能。
据悉,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属于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6000万元,由19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资,中国广播电影集团作为最大股东持有20%的股份,中影集团和上海电影集团各持11%,长春电影集团持10%,剩下的是国内电影系统有影响的制片厂和院线公司。
中影集团发行公司副总经理翁立说,因为在财政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华夏和中影即将展开的竞争必然是一种协调发展的良性竞争。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