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要演溥仪,黄磊要演梅兰芳,陆毅要演毛泽东。在非常时期显得过于平静的娱乐圈,这样的消息接二连三地制造着不大不小的轰动效应,吸引着大家疲惫的眼球。从引领时尚的青春偶像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帅哥们怎么了?
一头雾水据说,黄磊被看好的原因有三:一是“长得像梅兰芳”;二是有学校教员的文化背景;三是他严肃认真的职业态度。除了头一条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外,其余两条都让人无话可说。而相比之下,“陆毅版”的毛泽东可就需要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了,毕竟,毛泽东的荧屏形象基本上是几位特型演员的专利。至于李亚鹏继新版《射雕英雄传》里演傻了郭大侠之后的新举动,更是让众人大跌眼镜。溥仪的形象是尽人皆知的,李亚鹏的知名度在演艺圈也不能算小。身材、相貌、气质、演艺经历,不知道是李亚鹏身上哪一点激发了制作方和导演的创作欲望,就连李亚鹏自己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都是“大吃一惊”,更不要说一头雾水的观众了。李亚鹏说他的遗憾是老在演别人演过的角色,这是事实,不过他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在这些看上去炙手可热的角色里,根本就没有一个是适合他的。
变化无常影视圈里的天气就是这样变化无常,风一阵雨一阵。一时间风行“一个女人一台戏”,恨不得从17岁演到70岁,几十集的戏下来,女演员的演技没看出有什么长进,而因此一夜成名的化妆师倒是出了几个;一时间又风行漂亮美眉恶作剧般的扮丑,争先恐后忙着“突破”自己——涂黑脸蛋、粘小眼睛、头戴假发、身穿旧衣,越离谱越快乐;而风力最持久最强劲的要算全面展示自己的才艺,今天演歹徒明天演警察,今天演皇帝明天演太监,把银幕荧屏当成了演员找乐儿的化装舞会。所以大凡遇到那些有关化装造型如何困难的报道,都会觉得有说不出的矫情——天底下的演员多了,干吗非谁莫属呢?
追求突破作为一个演员特别是有些名气的演员,没人愿意重复自己,因为雷同很容易给人“江郎才尽”的感觉。比如当年已被定位为“奶油小生”的唐国强饰演毛泽东后成功转型,接下来,不但在荧屏上再现了一个崭新的雍正皇帝,很快还要挑战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康有为;再比如一路帅到今天的孙淳,凭借一双“鹿眼”获得了在历史剧《走向共和》里扮演袁世凯的机会,尽管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个月增肥15公斤,和潇洒英俊彻底说拜拜。而荧屏银幕上总显得不太老实的葛优,在转型这件事上却表现出了非常老实的态度,虽然一样不甘心老在一个类型里转,葛优还是拒绝了出演《张学良》的邀请选择了《卡拉是条狗》,冷静地在老二这样的小人物身上实现着“从没头发到有头发”的突破。
三个状态陈道明很通俗地把演员接戏分成三个状态:一是要钱不要脸,二是要脸不要钱,三是要钱又要脸。他说这三个不同的状态体现了三种不同程度的责任心,因为作为一个演员,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钱能不能拿得回来。据说,李亚鹏这次接拍溥仪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制片方和导演的信心给了他信心。从令狐冲到郭靖再到今天的溥仪,李亚鹏在骂声中继续锻炼着自己演技和心理素质,有人得钱,有人得名,周而复始,皆大欢喜。而对观众来说,这种游戏却一点都不好玩,明摆着作品的艺术质量是个问号,炒作得再欢又有什么用?
力不从心徐帆在《青衣》里扮女伶如鱼得水,而在《日出》里演交际花明显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不管演技派、本色派的划分是不是科学,连普通观众都能看明白的一点是:再好的演员也不是万能的,肯定有他把握不了的题材、驾驭不了的角色。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永远都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光有信心是远远不够的。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