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确实是近年来香港电影的旗舰,这个83版《射雕英雄传》的导演总有那么多不同流俗的想法,打完《暗战》走了《枪火》之后是《机动部队》。去年那部火红的《无间道》一出,我以为是他的作品,钦佩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后来知道错把刘伟强他们的成绩记在老杜功劳簿上了。不过二者的风格确实有点像。
看了这些片子,最重要的发现是剧本好,其情节构思开始注重文学因子的重要性。虽然,电影脱离文学母体的倾向在好莱坞仍然盛行,但香港似乎在走回头路。香港电影在小马哥尽显英雄本色的年代,靠的是导演的暴力美学和演员的个人魅力,编故事并不考究观众的智商,看了开头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到了这几部片子里,影片的来言去语不那么一目了然了,很多时候我费尽心机调动全部经验,也猜不出下一分钟的变故。这一方面是写本子的脱了类型片的绳墨,加入更多的人生感悟,另一方面,讲故事的方式成为着力点,演员个人倒不再那么重要,像《机动部队》里任达华换成曹达华估计效果也差不离儿,《无间道》里梁朝伟、刘德华易做刘青云、黎明照样是好片子,不像《英雄本色》必须借助发哥的男色。编剧的重要性凸显,其他环节也不松懈,精品意识一扫香港电影前些年赶工赚钱制造垃圾的浮躁,如果这么走下去,重振江山待后生不是一句说辞。
我把《机动部队》好有一比,它约等于《寻枪》加《手机》。没错,就是陆川的成品和冯小刚的半成品。《机动部队》里的一切麻烦都是警察肥沙丢失配枪引起的,这是影片的主线,肥沙的心虚气亏、急赤白脸都和马山如出一辙,我
不敢说杜琪峰偷师陆川,但借鉴是无疑的。还在后期制作着的《手机》,说的是手机给人们带来巨大麻烦的事儿,巧了,这里的几次矛盾激化、分进合击也是由手机的错拿引起的,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导演不能顺顺当当牵扯出最后的高潮枪战戏。这样的类似只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还有就是部分社会真实的展览,说暴露也行。某些警察虐待嫌疑人,官官相护不问任何理由,同事之间扎针拆台,陈年老骥厌倦职业热爱麻将……听着好像挺严重,但这些就发生在普通人身边,而且远不如教科书里表现的那么大是大非黑白不两立。一些说不清的潜规则发挥着作用,大多数人就这么不清不爽地活着。
肥沙找了整部电影也没影儿的手枪,在最后五分钟出现了———就在他摔了一跟头的一堆垃圾里。这是一种起点即终点的安排,不新鲜,但也不算太俗。肥沙喜出望外地捧起了枪,冷汗淋漓灵魂归位,同时影片对求索人生的深刻嘲弄也表露无疑。马山的枪是不能这么找到的,它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豹尾,所以马山英勇献了身。但肥沙的枪就这么找到了,找到了就戛然而止。杜琪峰用偶然诠释电影人生,但现实中谁也不能停下求索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