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巴黎五月二十二日电 题:邱贻可无欲则刚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一天前,你要是不知道邱贻可,那是因为他无名;但现在,你要是还不知道邱贻可,却会被乒乓球迷们当成是无知--十八岁的邱贻可以一场比赛的胜利简化了成名需要的所有繁杂手续。
邱贻可对波尔,如同职业拳击的舞台上,轻量级拳手挑战重量级拳王,胜负结果在开赛之前似乎就已然明了。尽管中国人做足了邱贻可有可能爆冷的文章,但那与其说是对邱贻可实力的认同,不如说是对中国新秀的一种良好愿望,或是制造一种充满刺激和悬念的氛围,说到实处,谁的心里都没底,就连预测最大胆的中国乒乓球男队教练尹霄,铆足了劲,也只是说邱贻可有三成爆冷的可能。
然而,邱贻可最终却将这“哆哆嗦嗦”的三成变成了踏踏实实的十成,将人们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眼前的事实,更将这刺激和悬念发挥到极致后,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谜底。
翻开“陈年旧帐”,记者发现这并不是邱贻可第一次“出人意料”。
邱贻可六岁习球,球龄已经不短,但名声不响,主要是因为此前他一直活跃在青少年舞台上。去年,十七岁的邱贻可出征日本公开赛,第一次以“非成人”身份参加成人大赛,将萨姆索诺夫、蒋澎龙等知名“成人”斩于马下,“邱贻可威力”让人刮目相看。
去年三月,邱贻可刚刚入选中国乒乓球二队,今年一月跻身国家队,在四月份中国乒乓球队公布世乒赛出征名单时,他的名字已经赫然在目,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完成“三级跳”,“邱贻可速度”更让人瞠目结舌。
但善于爆冷的邱贻可在将惊奇奉献给别人后,却将平静留给了自己。一身热汗“埋葬”了波尔后,邱贻可在心潮澎湃的记者簇拥下倒像一个局外人。“我早就说过我不怕波尔,现在只是验证了我的说法。”邱贻可说,脸上居然没有笑容,似乎是媒体的反应过于大惊小怪了。“我是一个新手,可以说每一个参赛的选手都比我强,对谁我都要全力去拼,从来不去想会有什么结果。”
比赛过程的艰难和曲折,在他眼里也成了一本稀松平常的流水帐,他说:“对波尔,我在技术上准备得很充分,但比赛开始时我有些紧张,放不开就输了,后来我适应了,波尔有压力了,我的机会就来了,而且我的运气也比较好。”邱贻可指的“好运”大概是他在第五和第六局比赛时,连靠两个擦网运气球得分。
至于第六局他是如何在五比十落后时反败为胜,他的回答自然而简单:“只要还没到十一分,我就不会放弃,全力去拼也就挺过来了。”
铲平了男单比赛途中的最“险峰”,对于中国队和他本人来说,后面的路都会更好走,但邱贻可却依然没有确定他的“制高点”。“不是没有目标,而是我的目标就是打好每一场比赛,等到我输球的时候,就到了我的目标。”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在无意中埋下了又一个悬念:邱贻可到底还能走多远?
一个制造悬念的“大师”,一个不会“作秀”的男孩,邱贻可让人在矛盾之中感受到了他的一份憨厚和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