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末位淘汰制:收视率低就该“关门”吗?

2003年05月22日 14:30

  中新网5月22日电 报载,央视实行“末位淘汰制”:《地方文艺》等收视率最低的10个栏目被逐出频道;另有《艺苑风景线》《外国文艺》《世界名著名篇》等10个收视率偏低的栏目受到“黄牌”警告,如在半年整改期内仍没有起色,也将被淘汰出局。

  以收视率决定节目生存的做法可行吗?解放日报今天刊载了京沪两地专家的看法。

  收视率不是唯一标准

  《电影艺术》主编王人殷:收视率从某种意义可以反映观众对栏目的喜欢程度。但衡量一个栏目的优劣,收视率虽是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一档节目的好坏,除了和它的文化品性、艺术品性有关以外,还要有思想性。那些轻松自在的搞笑片、综艺节目固然是收视率的“宠儿”,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注重文化、历史的纪录片和专题片,只有各类节目共同发展,才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另外,各个栏目对应着各种类型的观众,如少儿节目、老年节目和中年妇女喜欢的家政节目,都有它固定的收视群,如果将所有栏目都混在一起进行测评,肯定有不科学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强调心中有观众,节目要反映群众的心声。同时,艺术创作还要引导观众,多奉献各种口味的节目,以此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

  “末位淘汰”有积极意义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鲍晓群博士:

  这样一个举措,就节目管理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作为一个制度,还需要有配套的具体操作。以收视率进行节目的更新和淘汰,对于频道发展来说有它的合理性。电视节目一向以广告经营为主,收视率不高就吸引不了广告投入,没了资金,节目质量也上不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对那些明显存在质量问题的节目,应该毫不犹豫地淘汰。但也不能仅以收视率界定,比如那些“三贴近”的农民类节目和军事题材的专题教育类节目和《Discovery》那样目标观众定位明确的节目,收视率虽然不高,但有相当固定的观众。如果仅以收视率来界定,电视屏幕恐怕只剩下电视剧、新闻和综艺节目了。

  如果将“末位淘汰”作为制度来运作,还可通过其他技术指标进行综合考核,这样才有科学性。为此,我们可以将那些收视率不高,但是制作精致又有特别功能的个性化服务节目从广告为主的公共频道中分离出来,进入收费频道;或者将这类节目安排在非广告时段播出,让观众各取所需。

  “优胜劣汰”要有新机制

  上大影视学院电影与媒体研究专业石川博士:在国外,这样的“末位淘汰”

  做法由来已久。像美国MTV公司和其他很多频道,都以此为标准对节目进行“优胜劣汰”。鉴于我国的现况,收视率并不能成为检验节目好坏的唯一标准。统计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对于媒体进一步吸引观众,使节目的形式、内容更加活泼、生动是有好处的;但我们同时还要将收视率和其他标准结合起来。

  如果仅以收视率来衡量,受到冲击最大的是那些有着深厚人文积淀和文化底蕴的节目。如央视《读书时间》最近被逐出黄金时段,就节目内容来说还是不错的。因此,仅以“末位淘汰”为标准,会导致类似问题的出现。我们要采用一个有效的机制,对各个节目进行综合考评。一些品牌节目如《正大综艺》,虽然近年来收视率滑坡,但因它的品牌效应仍受到很多人认同,我们可以采取特殊的方式考评,而不能“一棍子打死”。(龚洁芸 李光一)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末位淘汰”也有隐忧 (2003-04-08 10:58:43)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