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荒漠夜战”、“比武招亲”、“华山论剑”等让金庸迷耳熟能详的《射雕英雄传》章节,将于今日起在北京台四套黄金时段重现荧屏,各路英雄在地方台技压群芳后,终于在北京观众面前亮相。总是先闻其声后见其面的北京观众,在《射雕》掀起盖头之际,不免想问一句:“射雕英雄”为何姗姗来迟?
-制作周期超长
首先,《射雕》的制作周期长于其他武侠剧。它所花费的周期最长,相比同样大手笔制作的央视版《笑傲江湖》、港台制作《神雕侠侣》等作品,这部从2001年8月投拍至2003年2月审批结束的作品,其漫长的制作周期迄今为止在武侠剧中还是头一遭。对此,该剧制作方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马中骏说:“《射雕》拍摄长达6个月之久,比其他武侠剧都要长,而且最主要的是消耗在后期制作方面,音乐、特技制作都是下血本的两大环节。”
《射雕》耗资3200万元,价格比央视版《笑傲江湖》整整高出30%,自然在画面、造型上更为讲究。画面精美、开阔、真实,因而剧组在拍摄期间遍访名胜古迹、千丈幽谷,将桃花岛、牛家村等重要场景制作得栩栩如生,在荧屏前重现石梁飞瀑、吊桥古刹等旖旎风光,张纪中说:“拍摄之中景点更换不计其数,整个摄制组不下百人,每一次迁移都耗时耗力,希望给观众呼之欲出之感。”
特技电脑制作也是《射雕》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道环节。张纪中说:“《射雕》片头中大雕的电脑制作就耗费了一年之久,最后因为时间不够了,只能在现有的作品中择一,如果能再精心制作一段时间,效果恐怕更好。”剧中对于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的设计想像,都体现了新版《射雕》独特的色彩,讲究“神奇但不神话”,对于特技表现的尺度把握也是花费心力的地方,威震武林的“降龙十八掌”那一招一式的设计花了近数月时间。此外,剧中武打设计不仅仅注重姿势造型,而且还注重武打的场景和气势,因而特技的效果运用讲究“虚实结合”的色彩,像原著中“黑风双煞”的出场,有剑光凛冽、寒气肃杀的境界。而洪七公向黄蓉传授的“逍遥拳法”变幻出奇,将书中几笔勾勒的武侠意境展现于荧屏之上,成为该剧的独到之处。
音乐不失为该剧的点睛之笔,开篇主题曲大气磅礴,片尾则低回缱绻,荡气回肠,而将《射雕》音乐制作延时的原因,是人选的迭换,最后终于敲定由年轻的音乐人赵麟担纲。《射雕》的音乐也是赵麟第一部大型电视剧作品,张纪中评价他的音乐是“洋气”。
制作一部40集长度电视剧大约花费4至5个月即可,而《射雕》周期长有其精工出细活的优势,但也是目前国内制作人专业分工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的体现。专业人士的经营意识还不够,而特技制作的水平又有待提高,因而常让制作人有措手不及之感。一些制作者认为:“目前电视市场还不够成熟,人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加强品牌经营,分工打造作品,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播出环节有待改进
除其制作周期外,该剧在播出时间上,北京地区相比于其他一些地方台显得有些迟,虽然《射雕》盼得观众心头发痒,但由于古装戏的限量播出,古装戏拍摄量往往大于播出数量,《射雕》也不得不遵守先来后到的规矩依次排队,这就造成了观众想看的老不播,而不想看的往往占据着有限的频道资源。
除了一些难以抗拒的因素外,电视台的观众意识恐怕也是需要提高的。没有急观众所急而采取慢条斯理的态度,对电视剧工业是种损害。只有将成品尽快播出,才能促进制作业的繁荣;只有淘汰平庸和低劣的电视剧,才能保障精品的层出不穷。现在的电视正面临着“冰箱化”的危险,大批吊足观众胃口的电视剧被雪藏起来滞后播出甚至不见天日。要改变这种现象,还需要有关各方真正以观众为上帝,联手解决问题。
一家之言
网络评判时代
姗姗来迟的《射雕英雄传》终于要露面了。此前,英雄们在地方台把收视率弄得跟放进沸水里的温度计,在音像店里把年轻人逗得纷纷掏腰包,把网络论坛搅得板砖纷飞天翻地覆。骂声扬扬汇成了洪流,而奋力保驾的声音也从未平息,有的主创压不住火大骂了网络的“肮脏”,网民们也以更加猛烈的攻势进行了回击。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文艺产品的网络评判时代。只要是稍具知名度的,哪一个片子能逃脱网络上密集的指手画脚?这一切是从《笑傲江湖》而初成气候的,到了今天,显示器前互不知晓底细的无名法官们开始评判一切过眼的作品。
在去年的新闻报道中,有过一个被法律专家们所警惕的媒体审判现象,说的是在依照司法程序作出最终判决之前,媒体却利用手中的话语权按照与法律并不总是一致的立场先期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报道性“审判”,而这种合情不合理或者激情大于理智的“审判”反过来又会对法院的最终判决造成相当的压力,甚至干扰法律公正的天平。因此,一些影视创作者也对网络的“审判”持反感拒斥的态度。
其实,从制作者的商业利益来说,网络评判起的是推波助澜、加速传播的过程。有这样一群人,了解信息是看网络新闻,了解观点是看网络留言板,彼此交流是借助网上论坛、聊天室。这群人的主体,要么是有相当消费能力的白领,要么是目前还“赤贫”但潜力无穷的年轻人,他们肯为一部电视剧赞美或者骂街,潜心研究埋头码字,把射雕这点事吵吵得地球人都知道了,肯定是有助于VCD的销售和收视率的提高的。不必为他们的嘈杂太介意,这里哪有真正的仇恨,说破天也就是打是亲骂是爱。同样,这个道理适用于演员的个人星运。别以为被人“臭”几句自己就吃了多大亏似的,当下的规则是,要想成为一线红星,必得先引起网上的“腥风血雨”。没有《笑傲江湖》的“千人所指”,哪来《射雕》今天的人气?
其实,只要耐下性子听,网上的真知灼见一点都不比传统媒体来得少。剔除了大量口号标语式的判断句,剔除了大量不干不净的污秽话,剩下的金子也不少。在网上,无数条留言组合起来后,便是巨大的存在。创作者不是老说“观众说了算”吗,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了。每一个热点话题都是在做一个小型的调查,把其中理性的声音汇总起来,就会得到对一部作品的公允评价。对创作者来说,你要是以抵触的心态面对网络,那就是遭遇“审判”,如果是以对等的姿态面对网络,那不过就是照照镜子。
行家论道
-王瑞:不该删掉“助守襄阳”
半途放弃执导《射雕》的王瑞此次只参与拍摄该剧头尾两部分,由他执导的草原上人物:成吉思汗,哲别,华筝等个个着墨不多,但个性鲜明。当他谈到《射雕》拍摄时认为“我以前打算拍出历史与武侠之间的感觉,历史感和侠义精神两者都不可舍弃。”王瑞说:“《射雕》之所以奠定金庸一代宗师的地位是因为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部记录历史的作品,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英雄的话题,像结尾我以郭靖与铁木真对英雄的一段对话做结,就是想点出这部作品的意味。而开头描写蒙古草原各路英雄崛起的时候,希望以历史的角度去拍。”另外成就这部小说的是它的“侠义”的概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精神也成就了郭靖的中原第一大侠的地位。王瑞说:“郭靖的武功并不是最高的,像西毒欧阳峰、老顽童周伯通都在武功上超过了他,但他们都因为缺乏这种侠义精神,即便武功盖世也成不了大侠。《射雕》中郭靖助守襄阳的一场戏是全剧的灵魂所在,小说中这段故事的出现完成和升华了《射雕》的精神,也完成了郭靖和金庸的理想。但新版《射雕》中这场戏却被删去了,如果没有历史感和侠义精神的表达,作品就显得轻了。”
-王新民:《射雕》的武打太虚幻
著名导演王新民因其电视剧《燕子李三》而为观众熟悉,而后又打造出《侠客行》、《连城诀》等一系列武侠戏,王新民认为国内许多武侠戏都是用一些不会打的演员,比如在张纪中拍的《射雕》中,李亚鹏、周迅等根本不会武功。王新民称自己与张纪中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武侠剧创作者。他说:“我拍戏讲究真功夫的表现,像《连城诀》中演员要自己来打,在武打动作上更接近真实。不像《射雕》那样虚幻。”张纪中拍摄的《射雕》成本大,这是优势,但作品的质量不取决于成本的多少,王新民说:“我拍摄同样是金庸作品的《连城诀》,所耗费的成本相对来说是很低的,不
过拍出来的效果不见得比它差,低成本也可以拍大剧目。”
-李惠民:人物塑造缺少光彩
香港著名武侠片导演李惠民曾拍摄港台版《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作品,评价起《射雕》他认为制作大气、场景丰富,但“塑造人物方面缺乏光彩,没有立体感。”他认为侠义精神的解读也是至关重要的,《射雕》的拍摄方式有所翻新,而其内在侠义精神的张扬更需要加重笔墨。(李彦 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