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1日电 日前,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根据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长恨歌》改编的同名话剧在沪上演仿佛是一个有力的信号。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两部获奖作品《白鹿原》和《白门柳》分别被北京人艺和广州市话剧团相中,而且一个已就话剧改编权一事签约,另一个甚至已完成了剧本改编,搬上话剧舞台只是时间问题。虽然《长恨歌》的改编并未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但看来在原创剧本稀缺的态势下,将文学性与社会认同兼备的畅销小说改编成戏剧剧本正在话剧舞台渐成趋势。
-陈忠实:放心由人艺来演绎《白鹿原》
陈忠实昨天接受电话采访的时候说,他不会参与话剧的改编,但是他相信北京人艺。“我不懂话剧,但是人艺那些导演和编剧都是很有经验和能力的。”所以他很放心由人艺来演绎《白鹿原》。陈忠实的《白鹿原》展现了渭河平原50年的变迁,是一幅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虽然和当下的生活有些遥远,但是陈忠实认为,不管是写哪段历史,都是通过当代精神世界去透视那段历史。陈忠实希望在话剧舞台上,白鹿原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不是分不开,而是融为一体。“没有命运,人物的个性是一个空壳;没有个性的人物,命运也不感人。”此前,根据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秦腔《白鹿原》曾在西安舞台演出。也有消息说,电影和电视剧《白鹿原》都打算用陕西方言来表现。问及这点,陈忠实觉得,人艺的这台话剧应该是普通话,“这是人艺一贯的语言风格”。在语言上,他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牟森:《白鹿原》是我准备已久的剧目之一
北京人艺长期为剧本发愁,目前正把眼光投向一些著名作家,前些时候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的话剧《我爱桃花》便是著名作家和诗人邹静之的手笔,这样的思路将有可能改变北京人艺剧本荒的尴尬局面。在北京人艺刚刚上演的话剧《赵氏孤儿》中担任文学顾问的牟森介绍说,作为一个重新回到戏剧舞台上的准备,他有一个准备已久的剧目库,《白鹿原》是其中之一。后来北京人艺委托牟森与作家陈忠实商谈购买小说《白鹿原》的话剧改编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于3月25日在亚洲大酒店正式签约。需要指出的是,由作者陈忠实和人艺共同承担风险采取“票房分红”的方式,并不像有的媒体所说的那样是第一次,而且也谈不上是“买断”,准确地说是“购买了小说《白鹿原》的话剧改编权”。牟森还讲,目前他所做的事,应该是国外所说的组织剧目、策划剧目的“剧目总监”所干的活。
-林兆华:《白鹿原》难在改编的切入点
“戏剧应该与中国当代文学融为一体”,这是《白鹿原》导演林兆华确定排演该剧的初衷。虽然北京人艺已与原著作者、西安籍著名作家陈忠实签约,但目前该剧仅仅处于筹备阶段,编剧人选还未最后确定,其中《赵氏孤儿》的编剧金海曙和文学顾问牟森都在考虑之中。林兆华说:“当初《赵氏孤儿》的剧本我们曾反复了1年多才定稿,要将当代题材的《白鹿原》改编成一部话剧是很困难的。至于如何选定了这一作品,是因为我们当时在筹划‘北京人艺演出季’时苦于没有当代题材作品,牟森就提出了《白鹿原》,我觉得可以,书记马欣以及副院长濮存昕也都给予了认可,于是我们开始着手购买改编权。”在谈及改编的难点时,林兆华认为,“像这种文学基础雄厚的长篇小说应该说是为戏剧提供了更广泛的题材,比如《战争与和平》,曾被以电影、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演绎,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但这样的文学作品往往时间跨度很大,人物众多,改编起来较困难,因此切入点非常重要。”如果顺利,该剧将在10月份投入排练,年底前与观众见面。
-王延松:《白门柳》先确定框架再找编剧
7月下旬,广州市话剧团厚积薄发的大型剧目《白门柳》将建组,该剧取材自1998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白门柳》,预计投资200万元。原著共分三部,分别是《夕阳芳草》、《秋霞危城》和《鸡鸣风雨》,此次改编由王培公担任编剧,王延松执导。
据广州市话剧团团长王履玮介绍,“这个剧目从2001年便开始策划,去年一年都在做剧本改编工作,目前4万字的剧本已经定稿。届时,我团30多位演员将全部登场,但男女主角钱谦益和柳如是将会由我团以外的演员扮演,目前已确定了签约意向,虽然还不便透露姓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人将是观众所熟知的知名演员。9月中下旬,该剧将在广州公演。”
导演王延松说:“一年前我开始与原作者刘斯奋在广州谈改编话剧一事,当时我认为原作是一种特别文学的写法,因此改编戏剧的难度很大,所以我们确定了没有目标限制的策略,而且采取的是先确定改编策划和框架,然后再寻找编剧的做法,即从文学基础上的认识来做这出戏,而不是借助茅盾文学奖的名气。”(陶澜 杭程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