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8日电 在北京,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穿着白大衣,但他们不是大夫。他们为正处在传染期的“非典”病人取痰样,发现可疑病人立即上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给那些和病人亲密接触者家中做彻底消毒……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他们的战场。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北京日报今天的消息说,他们就是北京市防治“非典”卫生防病队的队员们。现在,这支2500人的队伍正经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疾病的考验。他们心中所系,是1000多万首都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昨天,记者在市疾控中心见到黎新宇的时候,他和几位同事刚从佑安医院的感染科病房回来。在外行人眼中,黎新宇的工作很刺激———穿着特制的白色连体防护服,戴着大大的防护眼镜和厚厚的口罩,穿过长长的走廊,走进一般人不允许入内的隔离病房。但学公共卫生专业的黎新宇心中很明白这份“刺激”背后的危险。猫着腰,与正处在传染期的“非典”病人脸对脸,从病人的呼吸道中取痰样,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年轻的黎新宇和他的同事们没有畏惧和迟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今天的奉献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病原学研究,尽快找到在病人体中作祟的病毒,攻克“非典”病魔。这不,电话铃又响了,黎新宇和同伴们迅速拎起装备,又执行下一个任务去了。
推开市卫生防病应急中心的门,没见主任沈壮的影子。同事们悄声说,他正睡觉呢,千万别打扰他,因为这样的休息对他来说太奢侈了。昨晚12点多,沈壮接到了电话,一位老人因发热到医院看急诊,还伴有干咳症状,疑似“非典”。医院电话打到防病应急中心,还不到半个小时,沈壮就出现在医院的急诊室。拿着三大篇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表,沈壮趴在老人耳边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最近去过哪里,都接触过什么人,又追着家属要来了老人的地址,约好第二天给他家进行消毒。做完所有的工作,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4点多。
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是繁琐的,每发现一例确诊或疑似“非典”病人,流调队员都要在第一时间上门对病人的所有亲朋好友进行调查,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根据具体情况,该消毒的消毒,该隔离的隔离。只有拿出一追到底的精神,才可能有效地控制“非典”的传播和流行。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流调队员们在外奔波顾不上吃饭、两天只睡三五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石景山区卫生防疫站消毒科的贺玉珍刚做过乳腺癌手术,在任务面前,她无暇考虑自己的身体,毅然冲在流调第一线。
不过,让流调队员们最伤脑筋的倒不是辛苦,而是经常遭遇白眼儿,有时还会吃闭门羹。沈壮说,有些市民不高兴不配合我们非常理解,本来家中有病人心情就不好,再看到这么多防病人员全副武装地找上门来,周围邻居难免误会和恐慌。最后,流调队员们决定便装入户,即使在近距离询问需要戴口罩时,他们每次也总是要先征求被访者的同意。大家心里清楚,在传染病面前,潜在性的暴露也会增加感染机会。但他们说:“既要获得第一手调查材料,又要避免在社会上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我们只能这么做。这是每名防病队员的使命。”
2500名防病队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忙碌奔波着。他们正用自己的双手,为首都人民铺就一张严密的防病网;用自己的臂膀,为首都人民构建一道坚实的防病墙。(记者李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