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6日电 香港玛丽医院采用新疗法,对小部分严重非典型肺炎病人,采以“免疫球蛋白M”的疗法,初步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但费用昂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的医院目前治疗非典型肺炎病人,普遍采用Ribavirin加类固醇的治疗方法,据悉,接近九成接受治疗的病人病情有好转,但约一成病人对这种疗法没有反应。玛丽医院与香港大学接受内地医学专家的建议,在过去一星期采用新疗法,在固有的疗法上再加入“免疫球蛋白M”。
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副教授曾华德医生说,根据其经验,Ribavirin及类固醇疗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药较轻,第二阶段需要用较重剂量。其中小部分病人病情反覆,需要进行第二阶段较重剂量的Ribavirin及类固醇加以治疗,当中再有部分病人病情会趋稳定,但仍然有小部分病人没有反应。
曾华德认为,“免疫球蛋白M”新疗法尚在尝试阶段﹐若经更多的临床试验后证明有效﹐不排除会广泛使用,目前“免疫球蛋白M”并不适合“第一线使用”,即不适合一开始就采用该药物,这种原用于治疗血液受细菌感染的“免疫球蛋白M”价钱相当昂贵,而类固醇治疗则较便宜﹐每樽只需数十元。
香港大学临床研究中心荣誉讲师药剂师崔俊明表示,“免疫球蛋白M”并没有特别严重的副作用,但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讲座教授黎嘉能指出,在香港Ribavirin疗法对大部分非典型病人仍然有效,并不需要用“免疫球蛋白M”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