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三大悬念决定《走向共和》走向高收视率

2003年04月15日 08:59

  中新网4月15日电 《走向共和》上周六开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这部长达59集的电视剧登场,意味着央视一套至少在一个月内不会更换新剧,同时此前对该剧的高调宣传也进入了真正的市场检验阶段。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电视剧《走向共和》描摹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80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重大历史事件。该剧是《雍正王朝》原班主创人员历时三年的精心制作。

  和《雍正王朝》制作完毕在全国到处找买主相比,《走向共和》的命运应该说好了很多:在策划阶段中央电视台就开始介入;在播出上还做了特殊的安排:在5月份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后,CCTV-1改为每晚播放两集;在CCTV-1晚间播放到一定集数时,还将在下午重播,每天两集。随后,还安排CCTV-8电视剧频道联动播出。这在央视电视剧播放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央视预期,投资4100多万元的《走向共和》将创央视收视新高,不过对于《走向共和》而言,能否如意至少有三个悬念。

  悬念之一:会不会让人感觉该剧是为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平反”?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出演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的三位演员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在表演中首先把这些角色当做人来处理。比如《走向共和》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将慈禧定位于清王朝的一位

  政治家,她的一切行动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大清帝国的统治,为了爱新觉罗的万代江山,而不是纯粹出于个人野心而执掌朝政。同时,该剧还突出表现了她人性化、有感情的一面,将她还原为一个女人、一个政治家。对这些历史上已经基本定性的人物做人性化处理,会不会有“平反”之嫌?

  悬念之二:晚清没落王朝的历史对观众有多大的吸引力?《雍正王朝》所讲述的康雍乾时期,是清朝的中兴时期,观众从中看到的是希望,而对于鸦片战争之后的晚清历史,观众从中感受的更多是沉重。从题材上,尽管这是中国影视作品第一次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中华民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有观众表示,已经有像《孙中山》、《林则徐》、《甲午海战》、《末代皇帝》等众多的影视作品从多种角度进行反映,它不像《雍正王朝》能使观众对雍正有一个新的看法。从演员阵容上,和《雍正王朝》里有唐国强、杜雨露等明星演员相比,《走向共和》中饰演李鸿章的王冰、饰演慈禧的吕中、饰演孙中山的马少骅、饰演袁世凯的孙淳,尽管实力不俗,但名气还有限。这些心态会不会影响《走向共和》的收视率?

  悬念之三:应该是两首还是三首片尾曲?《走向共和》的片尾曲有两首,分别由徐沛东和宋祖英演唱,据说主要是因为电视剧分为清朝和民国两个阶段。但是有观众反映,按照近代史的划分方法,1840年到1900年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1900到1911年封建王朝被推翻,是一个阶段;1911到1920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探索走向共和之路是另一个阶段。按照这种划分方法,应该有三首而不是两首片尾曲,现在的两首片尾曲能否满足观众的需要呢?(刘江华)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中华民族的慷慨悲歌——高建民谈《走向共和》 (2003-04-14 16:11:27)
          连续剧《走向共和》:让历史人物更接近历史原貌 (2003-04-07 15:36:5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