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祖国让我信念如磐---记国防科大的科研“海归”

2003年04月09日 16:25

  春暖花开时节,国防科大刘耀宗、张茂军博士等又一批出国留学人员相继回国返校,满怀信心地走上昔日的教学科研岗位。

  异邦采花粉,酿蜜于中华。近年来,国防科大一大批青年教师出国留学,他们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学成回国后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的祖国需要我尽快回去效力

  1999年4月,该校青年教师谌海新被教育部选派到德国曼海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限5年。出国不久,国内传来的消息又一次让他感到欣喜:学校新组建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综合性大学,校党委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决心创建有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好消息不断传来,谌海新感受到了祖国的召唤:“我要尽快学成回国效力”。

  4个月后,谌海新就以“物体变形和光线弯曲算子”的研究报告进入课题研究,此后的一年中,他先后应邀赴美国、西班牙、香港等地出席国际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导师更是对他赞赏有加。仅仅2年8个月的时间,谌海新就完成了包括一项德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DFG)在内的两个课题研究任务,顺利地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就在谌海新准备提前回国时,他的导师、国际可视化研究的领军人物由根.黑舍教授建议他继续在德国做博士后研究,或到他的公司工作,薪水按德国同类技术人员的最高标准。他对导师说:“我的国家发展很快,我应该尽快回国效力,一展才能”。

  回国后,谌海新先后承担了5个课题的研究任务。与谌海新同期回国的冯良贵、栗毅、朱建清等出国留学人员谈到回国的情况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祖国正在快速发展和强大,我们不能当一个旁观者,回国投入到“科教兴国”、“科技强军”的行列中,是我们的责任。他们中有人甚至放弃在国外与妻儿共享天伦的温馨,只身先期回到国内。

  导师想让他留下来,他却把导师请到了中国

  去年年底,正在英国某大学从事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研究的胡政博士完成了在英国的研究准备回国,导师担心他回国后影响专业发展,极力挽留他。胡政说,中国的科研条件和水平远非您想象的那样落后。胡政建议导师不妨到中国去看一看。

  在国防科大,胡政的导师参观了部分教学科研设施和实验室,发现这里并不比英国差多少,有的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导师十分兴奋。作为一所与牛津、剑桥大学齐名的著名学府,对外交流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此次,这位有着绅士派头的导师为国防科大连续做了管道机器人技术、工业设计方法等两场学术报告,并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协议,承诺每年来讲学一次,至少资助一名学者到他所在的大学做访问学者。

  在祖国做出成绩,才有成就感

  在国防科大,许多留学回国人员在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说,只有在自己国家做出成绩,才真正有成就感。

  该校机电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邱静博士,曾在外国做访问学者,他告诉记者,有些国家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确实要比国内好,但再好,毕竟是外国的,你的工作做得再好,那也是替别人打工。

  一位老板曾给邱静开出了十分优厚的年薪,希望他留在美国,但邱静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祖国。回来后邱静被学校委以机电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的重任,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他所在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快速发展,去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设立了该学科全军唯一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他自己也迅速成为该学科的带头人。

  据了解,该校留学回国人员100%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主持或参与数百项科研课题研究,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在内的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许多人成为学科带头人并走上了院、系、所的领导岗位,有的成为“863”专家和国内的专家学者。

  来源:神州学人


 
编辑:林华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