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性科学》亮相 小康把性科学观念推向前台

2003年04月08日 09:23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青少年从具有性能力到能合法地步入婚姻殿堂,几乎要度过10年时间,他们的性知识从哪里获得?性饥渴该怎样解决?有没有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指导——

  “性需求是贯穿人一生的基本需求。”“人有很多潜能需要认识,性潜能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听说内部出版了10年之久的《中国性科学》杂志终于被批准在今年3月份公开发行时,立刻赶到中国性学会采访。在那里,我们听到了这些观点。

  “目前市面上涉及性问题的各种读物差不多有20多种吧,《中国性科学》有什么与众不同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民教授拿出《中国性科学》2003年第一期送给记者,说:“这是咱们国家惟一的性科学学术刊物。学术研究和一般的科普、大众读物当然不同。这里发表的理论文章,都是从科学的角度去探究性面对的社会和生活问题。”

  虽说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就做过“食色性也”的定论,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普通人中间,公开谈性还是很少的。性可做却不可说。性似乎不圣洁,总是与庸俗、下流,甚至淫秽相连。

  “性科学研究有很大风险,它真正被社会所需要,是因为历史发展到了这一步。”作为杂志主编,徐教授对性问题在中国的敏感度十分清楚。几年前他们想到北京的一些大学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安全套宣传,前后联系了65所大学,却有42所拒绝了他们。很多家长听说他们要给学生讲安全套问题,骂他们是教唆犯。“其实,现在谁都知道,性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更加重要”。

  的确,青少年从具有性能力到能合法地步入婚姻殿堂,几乎要度过10年时间,他们的性知识从哪里获得?性饥渴该怎样解决?有没有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指导?

  作为研究性心理问题的专家,杂志的常务副主编胡佩诚大夫对中国性健康教育的极端缺乏深有体会。他接诊过这样一些病例:夫妻俩结婚20年了,没有孩子,来医院检查,竟发现妻子还是处女。还有一对夫妇来咨询为什么每次性生活都使用避孕套,却仍旧怀孕?问他们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他们说,和课堂上老师教的一样,每次都套在大拇指上。胡大夫说:“对于性这样无知的夫妻不止一对。而且,多数是知识分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陈一筠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年轻人尽管生在性不再压抑的年代,但是他们很多人仍旧只能从三级片上获取有关性与生殖的信息。而那些信息多数是扭曲的或错误的。青少年获得科学的性健康信息的渠道仍不够畅通。

  “性科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徐教授说,它不仅涉及到性医学、性传播疾病、性心理,还涉及了性健康教育以及性与文化、法律、道德伦理、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更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联系密切。

  1992年,一群医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发现,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前几乎很少有人提及的夫妻性生活满意度问题浮出水面,有一些夫妻提出离婚的原由居然是因为性生活不和谐。但是,不仅仅是普通公众,即使是医务人员,即使是一些从事青少年教育和婚姻咨询的专职人员,对于性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也十分有限,没有科学理论可用于指导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和解决夫妻性生活所遇到的问题。于是,《中国性科学》开始在内部出版。

  10年岁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温饱开始向小康过渡。“小康社会有很多指标。”徐教授说,性生活质量应该是其中的一种。

  “利益的多元化必然表现为性取向的多元化。”徐教授解释,由于人们的奋斗目标不同,计划生育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于是有人追求结婚生子,有人愿意做快乐的单身贵族,也有人愿意组成丁克家庭,追求夫妻享受高质量性生活的愉悦。高稳定、低质量的传统婚姻观开始受到冲击,北京、上海两地的离婚率迅速攀升到25%。而改革开放前,全国的离婚率仅有千分之零点几,非常低。“当然不是说低稳定率的婚姻是好事,但是,如果再婚能改善婚姻质量,这也应该看成是一种进步”。

  社会的发展推动人们的婚姻观念和性观念由传统向现代、向科学转变。

  研究了多年婚姻家庭问题的陈一筠教授分析说,传统的婚姻关系,不追求质量,生育第一。夫妇感情好坏不重要,只要有了孩子就能过一辈子。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人口状况和科学观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年轻人,尤其是大多数城市青年更加注重生活的情感质量。比如,两性结合中是不是有爱,双方的文化是不是般配、心理是不是和谐、性生活是不是完美。现在,性生活的质量对于夫妻已经具有了表达爱意、增进健康和享受快乐的多重含义。

  陈教授说,婚姻是应该讲究般配的,但这应该是夫妇文化上的般配。因为性爱是情爱的重要基础,要达到和谐,就应该懂得男人和女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今年第一期《中国性科学》杂志中刊登了一篇论文,用调查的数据证明,影响男女两性同时达到性高潮的因素,有生理上的,也有文化上的。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性的和谐。性对于男女双方都同样重要。“理想的婚姻是一定会走向文化的更高目标”。

  “每个人都有性。人对性的关注是自然的。男女双方对自身的性健康关注度高了,才能保证婚姻关系的美满。”陈一筠教授表示,迄今为止,我们对人的性潜能认识还很少,对性的误解和困惑还很多。

  对于这个观点,徐天民教授非常赞同。他说:“以前我们总以为性是年轻人的事情。这就是误解。其实,性需求是贯穿人一生的基本需求。性的表现是很宽泛的。”徐教授告诉我们,人从出生到去世,都会有性的需求,只不过表现的形式、需求的部位不一样罢了。青壮年人的性需求集中反应在性器官上,而孩子喜欢亲人的抚触,老人需要情感的依恋,也都是性需求的表现。

  徐教授说,讲究性科学是社会的需要,是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性困惑前来求助。有处于青春躁动期的青少年,有由于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而导致不同程度阳痿的男性,也有长期生活在单性别环境中的人和残疾人。他们的性困惑和性饥渴是人的正常需求,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

  不仅仅关心结婚生子,更关心青春期性教育,关心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关心夫妻性生活中的相互理解、体谅,关心老年人的性感受和性需求,性科学研究其实是追求让每个人的生活都体现出更高的质量。(蓝燕原春琳)


 
编辑:叶晓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