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纽约3月30日电 美国《洛杉矶时报》30日题为《城市街道是战争最危险地区》的文章详细分析了美军在攻打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时可能采取的策略和面临的困难。文章中引述中国的《孙子兵法》警告攻城艰难。
该文摘引如下:
如果美军和英军攻进巴格达市区,他们就会被迫面对从古至今军队最担心的情况:每条街道都会发生战斗,整个城市就是一个最危险的大战场。
早在2500余年前,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孙子就曾经指出:“攻城则力屈”,“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在城区中,建筑物会阻挡部队的视线。各处门窗更为狙击手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复杂的街巷令外来者摸不着头脑,但是对于当地人却是最好的掩护,他们可以随时袭击对手而不必担心撤退的困难。最要命的是,在这种环境当中是很难将平民和敌军区分开来的。
“巷战是最艰苦的战争形式。”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教授约翰逊(Douglas V. Johnson II)指出,“同时也是伤亡最大的战争形式。”
美英联军如果能够进入巴格达,就意味着他们应该已经击溃了城外的共和国卫队,这很可能会导致萨达姆政权在军事上的崩溃。此外,近年以来,美军已经在其训练、战术和装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准备,以使得军队更加适应巷战,士兵现在配备了更坚固的防弹服装,更精准的枪械和更好的无线电通讯装置。
虽然如此,专家们仍然担心巴格达之战会转变为一场大屠杀,令美英在世界上陷于孤立。
退役海军将军、美军中央司令部前司令霍尔(Joseph Hoar)去年九月在参议院作证时曾经指出,巴格达之战很可能会成为一场“恶梦”,“在巷战当中,你可能一天、甚至一次战斗就损失几个营的兵力……伤亡将非常惨重,而进展则十分缓慢。”
难以占领的城市
巴格达约有500万居民,其中很可能会有一些将和美军展开巷战的强硬派。巴格达城内缺乏高大建筑,这就使得守军没有太多可以埋伏的地点,城内宽阔的林荫道还可以让军队迅速移动到市中心。
但是,正如美国1988年至1991年驻巴格达的大使威尔逊(Joseph Wilson IV)所指出的,巴格达城市面积广大,难于占领。
“巴格达的面积和洛杉矶大致相当。”威尔逊指出,“它如此广大,我们将很难警戒所有的地区,应付所有潜在的抵抗。只要抵抗存在,这一城市就难以占领。”
威尔逊同时也指出,流经巴格达的底格里斯河将为联军提供帮助。“它穿过整个城市,而且还在中部有一个巨大的U型转弯。”威尔逊认为,“一旦桥梁被摧毁,对于抵抗者而言,过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而机械化的联军就不会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
军方表示,在进攻巴格达的第一阶段,他们将会派遣一支由步兵掩护的工兵部队来去除阻挡联军进军城区的路障。
第二阶段中,集群坦克和步兵将进入城市,武装直升机则将以机枪和导弹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坦克和步兵互相掩护:坦克摧毁重武器的抵抗;步兵搜寻并消灭可能配备了反坦克武器的敌人。美军军官称,他们不想陷入逐栋建筑的争夺。他们计划提前占领抵抗力量的中枢——司令部、通讯中心、补给站和军火库等。
不过,对于士兵们而言,巷战仍然意味着步行穿越敌国的街道,这一点和过去的巷战并无不同。
约翰逊称:“仍然必须有人鼓起勇气走上街道。他们神经高度紧张,小心地在街道上行进,提防下一个转弯处有人对自己进行攻击——如果有人这么做,他们必须在对方动手之前先发制人。”
伤亡率高达30%
海军陆战队智库——新兴威胁与机遇中心(Center for Emerging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常务理事甘格(Randy Gangle)上校指出,巷战当中部队完成一项任务的历史平均伤亡率为30%。战争博弈学则证明,某些高科技工具其实不足以降低伤亡,比如无人驾驶车辆就是如此:如果它太大,就可能被轻易摧毁,如果它太小,又可能无法越过某些障碍。夜视装置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一间屋子真的是一点光线都没有,夜视仪也无法提供帮助。
海军陆战队的结论是,要想减小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训练,帮助士兵掌握各种巷战技术:如何在城市中行进、如何歼灭建筑物中的敌人、如何与坦克协同作战等。
他们相信,通过良好的训练,伤亡率可以降低到10%至15%。
与此同时,军队也在引进旨在减少平民伤亡的技术和战术。甘格透露,直到三年前,如果陆战队想要进入一间屋子,都会先向室内投掷一颗手雷;但是现在,他们只被允许使用震荡手雷,后者的作用是使敌人暂时失去听觉,同时变得迟钝。然后士兵冲进室内,各自监视一个方向,决定是否开火。
巨大的精神折磨
巷战会对参战者的精神健康造成极大的破坏。俄罗斯1996年的一次研究结果显示,1312名在车臣作战的士兵当中,26%都有较大的心理反应,比如高度忧虑和沮丧等,此外还有46%的人受到一定程度的困扰,表现为失眠和冷淡等。
美国陆军的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1999年也曾经对俄罗斯的车臣战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车臣战争给俄国士兵造成的心理影响甚至超过了1980年代野战为主的阿富汗战争。
“妇女和儿童被杀绝对不会让你觉得愉快。”曾经在摩加迪沙作战的老兵斯奎格里亚(Squeglia)深有感触,“一切就像是慢镜头。训练结束了……有人被杀了,而杀人的正是你自己。”
诺莱尔(M. Byron Norrell Jr.)曾经在越战时期参与了顺化的作战。当时只有19岁的诺莱尔在这一役中负伤,但是他却认为巷战还不是最可怕的,至少要好过丛林战。“在丛林当中,你甚至根本无法知道敌人是从什么地方向你射击的。”诺莱尔称,“在巷战当中,我们至少还能判断对方的大致方位。”(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