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苏州三月十二日电(周建琳)记者十二日从木偶昆曲的故乡吴江七都镇吴越村获悉,在六月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濒临绝迹的木偶昆曲将作为江南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在苏州的沁兰厅登台亮相。
木偶昆曲,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艺术延伸。中国只有“洪福”一家,解放前,“洪福”的前身为“姚记保和堂”,是姚家的祖传戏班,鼎盛时有十六名演员,在江浙沪一带颇有名气。木偶昆曲团能轮番上演《长生殿》《邯郸梦》等百余出戏,可表演五色灯彩、射箭和吸烟三大绝技。
一九六二年十月,“洪福”木偶昆曲团由于种种原因而解散,木偶昆曲这门艺术形式也从此一直无缘舞台。此后四十多年,木偶昆曲影消声息,木偶昆曲有绝种之忧。
木偶昆曲的现状引起了苏州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抢救保护工作初步展开。首先是寻访到木偶昆曲的唯一在世艺人,八十四岁高龄的姚五宝老人。姚五宝曾是吴江洪福木偶昆曲团的演员,十三岁起就登台表演。
虽四十年不登舞台,但老人依然记得木偶昆曲的表演形式。姚五宝老人告诉记者,他用来唱昆曲的木偶,约八十厘米高,三四公斤重,形象各异。艺人们用提线来操纵木偶的手、脚、颈,有的木偶眼和嘴也能动,再为木偶穿上度身定做的戏装,表演起来特别生动。
姚五宝现在生活在吴江七都镇。为了重现木偶昆曲,苏州有关部门和老人联系。记录下了他还记得的剧目。同时,又引进新曲目和其他剧种的民间木偶艺人,按姚五宝老人的传授将木偶表演与昆曲艺术紧密相连,争取让木偶昆曲尽快重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