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湾“教育部”行文通令各级学校,悄悄地废止实施30年的“国语推行办法”,理由是“该办法过去由行政颁布命令,无法源依据,并违反行政法程序”。台湾许多学者认为,用此理由封杀台湾各级学校“国语”教育,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意识形态作祟
追溯中国人“国语”的历史,“国语”一词源自于民国初年,也就是中国人相互沟通使用了百余年的共通语言,大陆称之为普通话。台湾自1973年颁布“国语推行办法”以来,台湾民众踊跃学习“国语”,并已成为大众普遍接受和习惯的沟通语言。而且,两岸人员开放交流后,更由于历史上的同文同种,语言相通及台湾30多年的“国语”教育,彼此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互信。
岛内许多学者强调,民进党当局此举无疑是政治意识形态作祟,这对未来台湾学生“国语”教育普及,无疑是一大隐忧。当然,势必对台湾民众的下一代,对未来两岸人民的交流将增加语言上的障碍。
搞“渐进式台独”一例
民进党当局废“国语”教育,实际上是其在岛内推行“渐进式台独”步骤的又一个典型例子。
民进党主政之初,迫于立足未稳和内外压力,口称“四不一没有”、“统合论”。之后采取了“化整为零、小步快走、循序渐进”的策略,不断加快推进“台独”步伐。诸如公布“本土化教育”方案,修改台湾历史教科书:用“通用拼音”取代“汉语拼音”﹔在中小学开设“乡土语言”课、在大学设立“台湾文学系﹔将“中文系”并入“外国文学系”﹔“中华民国护照”加注“台湾”英文字样﹔推动一系列“台湾正名”活动等,以各种手法模糊和抹杀中国文化、中国观念在台湾的社会基础,用“去中国化”的手段,企图从文化、意识、法理等各个领域,营造、积累、培植“台独”的社会基础,最终为配合政治上的事实“台独”作准备。
由此可见,民进党当局废“国语”教育的“文化台独”,正是其推动“渐进式台独”的重要步骤。“渐进式台独”是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最大威胁和最不安定的因素,两岸人民尤其是台湾民众对此应引起高度警觉。
来源:香港《大公报》作者:泰武文